CSDN BCB版达人再聚

上周六按计划会见CSDN BCB版的各位达人。因为我上午要上班,所以到得最晚,结果自然是被B4——日程太“紧”了。-_-|||

还好大多是去年聚会时见过的熟人:TR老季(含小季)516高论虽然去年聚会没能赶上,但也是一起FB过几次的了。猎手也在令狐的婚礼上见过。只可惜这次令狐没能来(日程比我还“紧”)。holyfireyesry都是属于闻名已久,这次终于是见着真人了。还有一位神秘人物则是以猎手家属的身份出席的start001。^O^

特别要B4一下mikeshi,想来又8来

一帮用BORLAND产品的程序员一凑在一起,共同话题必然是BORLAND。话题包括BORLAND的各条产品线,BORLAND的达人们,还有BORLAND的发展等等。上次跟大富翁论坛的一帮达人聚会也是如此。只是说来说去都是空谈,BORLAND又听不到。-_-|||

因为日程很“紧”,所以到现在才来记录一下。还是猎手同学表现比较好,一回去就写了《2005年度BCB上海聚会结束:)》,赞一下。

现场担任摄影工作的是516。刚从他那里拿到了照片,贴了出来。在这里

BTW:散会后在美罗城一楼看到林志颖选秀活动刚结束,好多美女啊。可惜没拍到照片——要是有令狐那样的专业设备就好了。

网游是杀人凶手吗?

火炬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沉迷上街砍人》一文中指出,相对于在现实中砍人,在游戏里砍还是要好一些的。我赞同这一点,所以一向反对将游戏妖魔化,虽然我极少玩游戏,同时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向“仇视富人”,但不包括像陈天桥他们几个。

在我小时候,还以为只有我是这么不幸地生活在那样一个危机四伏的环境下,后来才知道,敢情全国的十几岁小孩都是差不多这样走过来的。我就不说我小时候的事了,没有火炬这么风光,我从小就细胳膊细腿的,只有挨打的份。-_-|||还是说点别人的事吧。若干年前在另一个城市,听说有个曾经常和我们一起混的小孩跑路了,因为前几天他在校外被几个别校的人打了,便回去找了十几个同学去报复,结果把对方的两个人打伤,110警车开来之前还把两个伤者扔到江里,还好最后没出人命。

在网吧/网游出现之前,学校周围同样充斥着各种游戏厅、录像厅……这些地方出的事从来都不比现在的网吧少。为什么现在的网游会受到多方压力呢?我想这里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想到的就有:

泛仇富心理。因为贫富差距的加剧,这种心理特别是在互联网上很有市场,比如最近对中国留学生在加拿大遇害事件的讨论。这里也有一部分人对网游开发商、运营商、网吧老板等的仇视。
一口黑锅。比如教育界需要一口黑锅,政府在社会治安问题上需要一口黑锅,为人父母者需要一口黑锅……

十几岁的小P孩,正是充满叛逆的时候,什么都想试试,而且精力充沛,还不知道害怕。这时最需要的是正确的引导,但是社会不能为他们提供,网游只不过是一个适时出现的出口。正如火炬所说,如果没有网游让他们在虚拟世界里砍人,他们说不定就会在现实世界里砍人。

之所以敌视网游的说法能够大行其道,这因为人们天真地认为没有网游这种恶魔,孩子们就会是安全的。为什么不想想自己十几岁时是怎么过来的。这也是中国教育一向以来的一个误区:塑造人才。人不是泥土,学样也不是砖瓦厂,能够用模具批量地生产人才。

且不说我们不可能让孩子在一个真空的环境中成长,就算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他们终归是要长大的,终归是要走进正常的社会的,我们要如何让他们从绝对安全的真空出来后能够适应新的环境?亦或者让他们看到这个真实的社会后都去自杀?

不论是陶宏开还是张春良,我都不想作什么评论。我只想说:没有人会永远十几岁。

一年前张潇艺的自杀貌似是对网游的控诉,其实是对这个社会的控诉!

如果没有周围的舆论环境,他也许会玩几年游戏,等他长大一些以后,回头去看自己过去,会感到后悔浪费了几年的时光,但肯定不会去死。而现在,他生活在这样一个环境中:

父母老师电视媒体天天都在说游戏如何如何地是精神鸦片,而他偏偏又无法抗拒游戏的魅力——请记住,我们教育的对象是处在将成年而还未成年的少年人,不能以成年人的标准来要求他们——这就会给他的心理上带来极大的压力,最终承受不了内心的负罪感而走上了绝路。

其实正是这些道貌岸然的正人君子们谋杀了这个孩子。

–12.15于鸟眼观圈(已经暂停,详见《防火防盗防33号令》)

tags:

33号令的后劲

***在GTALK说明是:广东在**,我们在沉默。(为安全起见,打上万能的马赛克,大家应该知道指的是什么事)

联系最近的相关事件,比如《詹膑的虚拟主机被停了》。这样的通知我那天也收到了。今天发现ZOLA的站点也已经不能访问了,不知道是不是跟备案有关。我们的8log.com.cn虽然还没被关掉,但是已经接到通知说我们的备案不成功。

当然,以上纯属巧合,请勿作过多不必要的猜测。大家还是道路以目比较安全,继续保持沉默ing。

BTW:信产部的那个备案网站是哪个猪头做的,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偶们这些技术专家都备案不成功。TMD。

–12.15于鸟眼观圈

tags:

你被谁出卖(有修正)

昨天临下班前在2Simple那里看到这篇《不好意思,我们要劫个隐私》,随手转贴到GTALK群并收到365KEY里以后就下班了。今天令狐庆幸地在GTALK里说他没有被那个UCLOO收录。我才想起来也去搜了一下,结果发现可以搜到我——幸好没有详细资料。然后再试了几个认识的人,果然能搜到一部分资料,与他们联系过后证实,资料来自5460——跟2Simple一样。

如此说来,UCLOO以一块钱一周的价格在卖的这些隐私看来相当大部分都是来自5460了。作为曾经是国内最知名的同学录网站,其中的隐私资料的确是一笔财富。

那么难道是5460穷疯了,把这笔隐私资料拿去卖钱了?还是说UCLOO根本就是跟5460合伙?

我赶紧登录5460看看。太久没去连密码都忘记了,还好还能取得回密码。我查了一下我在5460登记的资料,远比UCLOO查到的要详细,如果UCLOO有这些资料,没有理由不现一下的(当然它会打马赛克,否则怎么收钱)。看来有可能冤枉了5460。

仔细研究后发现,5460的资料有保密级别设置,UCLOO看不到的我的那部分资料正是被我设置为保密的。那么看来UCLOO是通过技术手段取得的,因为5460的搜索功能是开放的,不用注册就可以使用,而通过这个搜索功能,可以找到任何注册用户的非保密资料!!!

这应该是一个比较严重的技术漏洞,结果被UCLOO给利用了。其实需要这方面资料的人根本不用向UCLOO支持一周一块钱的费用,直接上5460就可以搜索到他们所要的资料。

对比我用的另一个同学录,chinaren(现属于SOHU)就精明多了,它也有搜索功能,不过必须通过手机付费才能用。我没有试过,不知道能查到多详细的资料,估计是都可以查到,因为它没有保密级别设置。可见UCLOO并不是第一个开始卖人隐私的网站,只不过炒作得比较火爆罢了。

结论是:5460不是邪恶,只是笨。大家在网上填资料时还是要自己小心了。

–12.15于鸟眼观圈

tags:

什么原因

2Simple在《恐龙为什么灭绝》一文中指出很多问题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一因素造成。

这是有道理的。但是人们在碰到问题时却常常一厢情愿地喜欢认为只有一原因,或者说只有一个“主要”原因。我在《微软是不可战胜的》中就犯了这么个错误,只强调了微软强势的一个方面:建立并维护了一个壁垒。其实其它方面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到目前为止没有哪个竞争对手能够真正地在战略战术上做到完美,而微软也一直没有犯什么大错等。

比如方志远在回复中提到的几个方面也的确是Google的不足之处。当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Google并无意与微软在其传统强势领域里作正面挑战,但是必须承认Google的相当多应用还是太过于Geek了,并不完全适用于普通用户(特别是那些连“后退”都不会的用户)。

回到恐龙灭绝的问题上,人们之所以倾向于认为是单一原因造成,其中的心理原因大概是认为:单一原因已经是小概率事件了,多种原因同时作用发生的概率就更加小,所以潜意识中排斥多因素的说法。问题是小概率并非不可能,而且当多种因素相互作用时,其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已经不是简单的概率累积了。

失败通常是因为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成功同样也是。

–12.14于鸟眼观圈

微软是不可战胜的

昨天看到一篇《低估微软会犯大错误》,基本同意这个观点。正如我在《Google与Microsoft》一文中所说的那样。虽然我们对Google抱有很大的希望,但是Microsoft栽在Google手里的这种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

11期的《程序员》中有一篇《开源软件经济学》,是来自《JOEL说软件》一书的。他对宏观经济学的否定看法我是不同意的,但是对他用微观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软件业的一些问题,我觉得很有意思。

JOEL在文中说,PC与MS的OS成了互补品,当PC的消费普遍化以后,对OS的需求就会增加,而PC的标准化导致竞争的加剧,陷入薄利,但微软却发财了。所以他认为,IBM之类的支持开源,就是为让软件变得日用品化,而它就可以靠硬件和服务赚钱。

这固然是一个方面,但还有另外一个方面就是:没有替代品。因为没有软件可以代替Windows。这是微软最高明的战略之一:不开放,坚持设置替代障碍。

这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涨(可以引申为出现某些令人不满的情况),就必然导致对其替代品的需求增加。但是商业软件具有不可替代性,专利、版权……为它们提供了足够的保障,使得替代成本很高,远远超过了替代所带来的好处,所以替代的情况几乎是从来不会发生的。

而开源则很少有这样的情况。我最近在玩FreeBSD,绝大部分开源应用软件都可以在上面运行得很好——如同它们在任何其它开源OS(像Linux等)上一样,如果不说“更好”的话。这在Windows下是不可能的事。

所以微软热衷于搞封闭的专有技术,比如IE中非标准的扩展,虽然说是一些增强,但是它们同时为替代效应增加了壁垒。我不能说微软搞这些就是为了这一个目的,但至少应该是目的之一。

封闭的Windows建立了一堵拦截替代的高墙,封闭的MS Office等相关软件则是高墙上的铁丝网——当WPS Office 2005可以替代MSOffice的相当部分功能后,我立即选择了替代。这些高墙铁网很好地保护了微软的利益。而现在,.net将成为高墙外新增的护城河,对于潜在的竞争对手来说,这道护城河几乎是不可逾越的。

所以我说,微软是不可战胜的。

当然,GOOGLE的出现貌似构成很大的威胁。因为微软不论怎么保护,这块地盘终归是在桌面上,而GOOGLE的目标是桌面无关,好像是一记奇招,让微软的所有保护成为马奇诺防线。

但微软终究是微软,在前面,Netscape倒下了,Sybase也栽在SQLServer上,现在Palm显然也不行了……如果微软在所有GOOGLE涉及的领域里都参与,跟GOOGLE死磕,GOOGLE未必有多大胜算。前车之鉴证明,微软的钱真是太多了,没人能拼得过。-_-|||

说实话,我很不喜欢微软的这种风格,但是却不得不承认微软不败的神话。如果真的有一天微软倒下了,那么唯一的敌人只能是它自己。

–12.13于鸟眼观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