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告:正如题目所说,本文所讨论的范围仅限于人类的自然属性,未考虑人类的社会属性。如在阅读本文的过程中,发现有违你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内容,请立即中止阅读,否则后果自负。
特别警告:鉴于本文的观点具有过强的颠覆性,没有爱情经验的人士(不论性别年龄)切勿阅读。有过爱情经验但仍然是爱情理想主义者请谨慎阅读。
特别声明:如欲对此话题提出你的个人看法,也请勿涉及人类的社会属性等方面,任何理论都有适用范围,在相应的范围之外讨论理论的错误是徒劳无益的。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创作共用协议”的“署名·保持一致”,转载本文必须注明本文作者“猛禽”及出自http://raptor.verybs.com,并采用与本声明一致的版权声明发表。允许商业使用,允许派生。
一、前言
几十年来,我曾经多次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爱情究竟是一个什么东西?
我知道这是一个永恒的难题,没有人能够完全解答。原始的欢愉也曾经与人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是没有什么结果。
不过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读了几本关于人类学和生物学的书后,觉得至少是找到了在自然科学方面的解答。由于我是一个科学主义者,所以这个基于进化论的解释我比较能够接受。
这个结论简单地说就,爱情的自然本质就是由自私的基因为了优化传宗接代所制造出来的一个谎言。
二、基础理论
为了阐述我的观点,有必要先说明一下我用到的一些生物学和人类学的基础理论。这些基础理论可能比较枯燥,但却是很重要的基础。
作为本文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理论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最近些年来,不断有人对进化论提出质疑,但是在我看来,智能设计说比进化论更站不住脚,所以我还是信仰进化论。而将这样冷酷的理论应用到人类的生活中,实在是太社会达尔文主义了,所以我要在本文开头加了那么一个警告。
就我们所知道的最基本的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就是:自然选择。所有物种都在向着适应自然环境的方向发生进化(要用科学的眼光来看“进化”这个词,不能带有感情色彩),而不能适应的物种则将会被淘汰灭绝。所以每一个物种都在不断地努力适应环境,以延续自己这个物种。
但是生物学家道金斯在三十年前提出了一种不同的观点,认为物种并非自然选择的单位,进化实际上是由每一个基因单独决定。任何物种所选择的生存策略,其几乎是唯一的目的就是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久地使自己这个基因延续下去。这就是“自私的基因”理论[1]。
在这里,道金斯运用了博弈论——特别是群体多次博弈[2]——来说明基因如何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选择占优策略。而评价一种策略的优劣的唯一标准就是:能否实现前述的“尽可能多和尽可能久地使自己这个基因延续下去”的这个唯一目标。当某种策略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则具有这种策略的基因便能得以延续,这种策略被称为“进化上的稳定策略(ESS-evolutionarily stable strategy)”,而选择出ESS的博弈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基因选择”。
本文后面的部分不对占优策略与ESS作仔细区分,但还是需要提醒一下,注意二者的细微区别:占优策略是指在决策时与其它策略相比较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占优策略都是ESS,只有那些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总是占优的策略才会是ESS。
道金斯在这一重要理论中的一个说法通常让人很难接受,那就是:所有的物种本身只是为基因生存服务的“基因机器”。人类也不例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实质上,所有具体的物种对于基因来说,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基因的存在而存在,而且即便物种个体死了,基因却还可以通过物种的繁殖继续存在。
不仅如此,为了保证“基因机器”能够按照基因的需要运行,基因还在间接地操纵着这些“机器”。通过对微生物、植物、动物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共性:比如没有大脑的微生物和植物都会按照一定的程序生长——摄取食物或养份、成长、到一定时候就繁殖……并且还具有对外界的刺激作出自然的反应;而对于有大脑的动物,也同样存在类似的生长程序,并且在动物的体内存在着所谓植物神经去控制动物体内系统的自动化运行,除此之外,在动物的大脑中还有基因安排下的一个程序,它会控制动物对某些外在的条件产生自然的反应——我们可以称之为“本能”。
另一种关于“本能”的说法是“潜意识”,但这种说法只对人类比较合适,而且它可以用来区别人类的主观“意识”。意识是构成人类社会的基础因素,但对于人类的自然属性研究用处不大,故本文还是用“本能”这一说法。
而基因对人类爱情本能的控制,在科学上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结果。比如“爱情分子”的发现,并且证实其在人体内存在时间只有一年左右。
人们常说:钱财乃身外之物。那么反问一句:什么是身内之物呢?
现在我们可以说:存在你身体里的、独一无二的基因,便是你的身内之物。你生即带来,死即带去。但它又可能会是永恒存在的,它来自你的祖先,并可以被你的后代所代代相传。
我们知道,每个人的基因中各有一半来自父亲和母亲,同理到了祖父母外祖父母一代则各为四分之一,每名子女中有一半,每名孙辈中有四分之一。这种基因的关系比例被称为“亲缘关系系数”(事实上除此之外还有兄弟姐妹等,比如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具有一半的相同基因,但因与爱情问题无关,本文不考虑)。由这种亲缘关系系数连接的祖辈及其子孙辈可以构成一个人的“基因历史”,分别是从这个人向父辈方向延伸的无限二叉树结构和可能存在的向子女方向延伸的树结构。
每个个体的人在基因历史中只能控制自己以及自己的后代,对于其父辈以及前的部分只能被动地接受。所以本文也只研究向子女方向延伸的基因历史,但这不影响问题的研究,任何个体都有祖辈,所以只要上溯一下就可以将父辈的问题转换成子女方向的问题。
本能的根本目标就是保证自己的基因尽量向子女方向长久地传下去——这其中自然包括个体自身的生存本能,只有自己生存下去才有可能繁殖和养育后代。凡是对达成这一目标有利的本能行为,都会沿着基因历史从祖辈代代相传下去的,而没用的甚至是不利的本能行为则会被淘汰掉。
我们知道,一个人离其某个祖辈越远,则其从该祖辈处继承得到的基因比例就越少。那么如果某种本能行为在人类中普遍存在,那就意味着它在人类的祖辈中也普遍存在,这种本能行为就是一种ESS。
而人类在爱情方面的一些普遍行为正是ESS的一种体现。
三、与爱情有关的第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鼓吹爱情?
每次谈到爱情,我就会想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诗人,到了一沙漠里的小村子,发现这里的人们传唱的民歌也好,流传的故事也好,都跟水有关,都是在赞颂水的。他觉得很奇怪,就问了一个村里人:你们为什么只赞颂水呢?就没有其它什么事情可以歌颂的么?那个村里人回答他:因为我们这里极度缺水,水是我们最宝贵的东西,所以我们歌颂它。那个村里人停了一下反问诗人:那你们歌颂什么?诗人说:爱情。
这个诗人说的是实话,看看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论是电影电视,还是诗歌小说,更不用说流行歌曲了,九成以上都少不了爱情话题。这至少说明了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所谓真正的爱情在我们的生活是非常之罕见,就如同沙漠里的水。第二、人们都在有意地赞颂爱情。
这两点结合起来看就很有意思了。那些被人们反复歌颂的爱情故事,不论是中国的梁祝还是外国的泰坦尼克号,其共同点都是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也就是说,这些“美好”的故事都只能是虚构而成。
为什么会这样?
通常情况下,应该是被普遍接受的做法才是正常的做法,而这些被反复歌颂的所谓的“美好的爱情”故事在现实中却几乎没有人愿意实践。可见坚持并实践这一观点是不正常的。那么既然不正常,又为什么要宣传它呢?
因为对美好的爱情只说不做是一种ESS。
可以注意到,所谓的美好爱情至少有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忠贞不渝,二是自我牺牲。
对于自私的基因来说这两种行为都是不“好”的,因为忠贞不渝就减少了自己可能繁衍的后代数量(见第六节),而自我牺牲则更不必说。
但是宣传鼓吹这两点却是对自私的基因有利的策略,因为这种欺骗行为如果对他人——特别是自己的配偶起作用的话,则对其是有利的(见第八节)。
四、男人与女人
不考虑同性恋的问题,爱情问题主要还是存在于男女之间。而在爱情问题的策略选择上,男女之间存在的巨大的差异,所以两性在爱情问题上的分歧是不可调和的。本节将对于两性在爱情生活方面的差异作一个简要说明,所采用的资料主要来自人类学家贾里德·戴蒙德的《性趣探密》一书[3],部分来自生物学家罗宾·贝克的《精子战争》一书[4]。
那么男人有什么用?
从生育的角度上说,男人除了提供那一点精子以外,基本上没什么用。
十月怀胎是女人的事,男人又不能代劳。跟雄海马或雄企鹅相比,男人做的事真是微不足道:雌海马将卵下在雄海马的肚子里,卵在雄海马的肚子里受精并孵化出小海马,由雄海马生出来。而雌企鹅下完蛋就没事了,只管去吃喝玩乐,剩下的是由雄企鹅把蛋放在脚背上孵化,在南极冬天的严寒和风雪里,雄企鹅要不吃不喝地站着,直到两个月后小企鹅的出世后还要再这样保护它一个月左右。
给孩子哺乳也是女人的事。理论上男人也具有完全的哺乳的能力。因为在乳房中,乳腺只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据说约10%,所以小乳房的女人哺乳能力不一定差,只是脂肪比较少而已。而男人同样具有这样的乳腺组织,只是被雄性激素所抑制。《性趣探秘》一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案例:
最令我忍俊不禁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大男人主义的丈夫身上。他总是抱怨妻子的“可怜兮兮的小乳房”,直至某天他惊恐万分地发现他自己的胸部在变大。后来真相大白,是因为他妻子在胸部滥抹雌激素软膏,以求乳房如丈夫所愿快快增大,结果软膏蹭到了丈夫身上。
可见在生育这件事情上,两性的投入与收益是不成比例的:得到一个共同的孩子,女人的投入比男人要大得多。所以如果孩子夭折了,女人的损失要比男人大得多。
但是问题在于人类的孩子不是生出来就完事的,要使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续就必须将子女抚养至成年——即也具有生育能力时。相对于其它动物来说,人类的这个过程将会是漫长的十几二十年。很显然,男人在此期间应该付出更多,这样对女性来说才是公平的。当然这也是比较普遍被采用的策略。
对于男人来说,如果逃避养育责任,丢下老婆孩子不管可能更有利。因为女人的投入大,如果失去孩子则损失也大,所以她更放不下孩子,只好独立将其抚养长大,这样男人没有什么投入白白赚到使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
所以女人也有应对的措施。
这从性方面就可以看出来,人类有别于其它大部分动物的一个性特征就是:人类没有明显的“发情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性趣盎然”。从某种角度上说,这是所谓“爱情”的生理基础。
人类是少数几种为了乐趣而性交的动物(据说除了人类以外就只有海豚和倭黑猩猩了)。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性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繁衍后代,否则就是不必要的,因为它成本太高:消耗精力、浪费时间并且危险(性交时缺乏对天敌的防御性)。但对于人类来说,即使不是为了生育(比如在安全期或孕期的性生活)也仍对此乐此不疲,其实其根本原因还是为了传宗接代。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女性为了应对男性的抛弃而产生的隐性排卵。
所谓隐性排卵就是:女人没有明显的排卵指示。不论是女人还是男人,都无法通过如视觉、嗅觉等方法来判断是否是在排卵期。而其它动物,如雌性狒狒会通过红色的臀部、特殊的气味、特别的行为等,来把排卵期到来的信息通知给雄性。
虽然现在有一些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检测排卵期,比如日历法、基础体温法、比林斯法、甚至直接测量黄体酮等,但是这些方法只对具有正常规律排卵的女性有效,而事实上女性的排卵规律很容易因为饮食、药物、心情或是外界的刺激而改变,比如女性在受到性虐或强奸时就可能刺激排卵。
而人类的受孕机制而具有相当的特殊性:精液被射出后是形成一块果冻状的凝聚物集中在阴道尽头,然后子宫颈从上面伸下来吸取部分精液进入子宫,剩下的精液会在半小时左右后化成水状液体排出。而精子进入子宫后也不是立即就与卵子结合,而是要在子宫中存活约三天来等待排卵。而卵子从卵巢中排出后,只能存活约两天。受精的工作在输卵管中完成后,受精卵才会进入子宫着床,开始怀孕的进程。
因为在这排卵前三天后两天里的射精都可能导致怀孕,而这一段时间如果有多人多次性行为,就足以让包括女性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不知道最后的孩子会是谁的。
人类的这一隐性的排卵期增加了男人对亲子确定的难度,更加迫使男人只能长期守在女性的身边,以保证子女的血统纯正。
当然也有科学家对人类的隐性排卵期有不同的理解。他们认为,是因为人类的胎儿相对于母亲来说太大了,这导致了女人分娩具有很高的危险性,并且非常痛苦。为了避免这一切,那些有明显排卵期的女人利用这一点来避免怀孕,结果这种基因便没有留下来,而那些隐性排卵期的女人就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怀孕,把这一基因留传了下来。
还有一种解释是女性通隐性排卵期来保护子女,这使丈夫无法确定孩子是不是别的男人的,否则如果男人可以通显性排卵期算出孩子不是自己的,就可能杀害非亲生子女。
无论隐性排卵这一特征是如何形成的,最终它成为了女性对付男性的一件最有力的武器。
五、一夫一妻还是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
辜鸿铭有一句名言[5]:
男人是茶壶,女人是茶杯,只见一个茶壶倒多个杯里,未见有多个茶壶往一个杯里倒水。
如前一节所说,男人对家庭的主要作用是为抚养子女提供资源。
在中国的古代,由于人——特别是男人——的地位差异,有钱人拥有更多的资源,所以他们有条件一夫多妻,并且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导力量,所以也能在社会推行这一制度,但对应的就是有些男人娶不上老婆。
那么为什么相比一夫多妻的情况,一妻多夫的情况很少见呢?正是因为两性在初始投资上的巨差异导致的。因为只要男人拥有的足够的资源,当他使一位女人怀孕以后,他可以与别的女人继续生育。但在一妻多夫的情况下,当女人怀上其中一个男人的孩子以后,别的男人就只能干瞪眼,在这种情况下,其它男人肯定会倾向与去找别的女人,除非在一些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特例。
所以不管女人在这个问题上多么愤愤不平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而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趋于平等,所以一夫一妻制是主流,但这样的制度仍然无法阻止某些有钱有权的人包二奶甚至于N奶。
六、为什么会不忠?
前面提到过,“忠贞不渝”对自私的基因来说,是一种不利行为,这种“利”的评价标准仍然是前面说过的自私的基因的唯一目标。要达到这个目标,有两种方法:一是生育尽可能多的后代,二是尽可能地照顾后代直至其成年。这两种策略都是有利策略,各有优缺点。
生育尽可能多的后代,则父母照顾不过来,可能导致部分子女夭折,但数量可以弥补这一损失使得最后还是可以有子女活到成年。而尽可能地照顾后代至成年存在的风险是万一有什么意外导致子女夭折就全完了,但由于有更好的照顾,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子女同样有很大机会可以活到成年。
而不忠的问题正是基于对这两种策略的选择,这需要从两性的不同方面的分析。
男人为什么喜欢拈花惹草?
先假设如果某个男人是个老实人,对配偶忠贞不渝——不妨称之为“居家父亲”。显然他采取的繁衍策略就是前面所说过的尽可地照顾子女。但是这种做法存在着两个风险:
一是子女可能因为意外而夭折,二是可能养育的不是亲生子女——因为女性的隐性排卵使他无法判断。
而如果某个男人是个花花公子,经常拈花惹草——可以称之为“风流父亲”。显然他采取的策略就是前面所说的尽可能多地生育子女。相对于前面的“居家父亲”来说,“风流父亲”不但通过拥有更多子女的可能性,来补偿因为子女夭折带来的损失,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在给别人戴绿帽子的情况下,还可以把养育的担子给别人去挑。
对于男人来说,只与一个女人厮守一辈子是一件很不“经济”的事情。因为人类的子女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长大成人,特别是在原始时代,由于生活艰难,营养条件差,子女夭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那么他所有的投入就付诸东流了——虽然在这种情况下,女人的损失更大。
所以潜在地,每个男人都会倾向于拈花惹草。特别在别的女人的丈夫不知情的情况下,让他去为自己养育子女。
但是从群体多次博弈的角度分析,如果所有的男人都采取“风流父亲”的策略,则会因为大部分男人的子女得不到好的照顾而夭折,如果这时有人改为采取“居家父亲”策略就可以使他的基因延续下来,这时他反而占了优势。
因此现实中两种策略都有市场,只是“风流父亲”占的比例大一些。
再来看女人为什么喜欢红杏出墙?
如前面所说,在人类的繁衍过程中,女人承担了最大的一部分工作:十月怀胎,痛苦的分娩,长达一至数年的哺乳期,甚至以后将子女扶养至成年的工作中,女人也承担着相当一部分,她为了孩子付出的代价相当的大。在孩子从怀孕到成年的这漫长的十几年时间里,对女人和未成年的孩子来说,充满了危险,特别是孩子,随时有夭折的可能性,所以女人需要将孩子的父亲留在身边。
而且不止是因为怀孕周期长达近一年,在原始时代,女性的频繁哺乳——那时的女性哺乳大约是一小时数次,现代的女性不可能再有这样的情况了——会导致雌性激素分泌而形成哺乳性闭经,所以通常几年才会生一胎,而男性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他可以随时与别的成年女性继续生育。下面来自《性趣探秘》一书的数据对比也可以明显看出二者的差别:
女性一生生育子女数的最高纪录仅仅为69个(纪录保持者是19世纪一个增产三胞胎的莫斯科妇女)。
世界上子女最多的纪录保持者当属摩洛哥皇帝——嗜血伊斯梅尔,他有700个儿子,至于女儿的数目则未作统计,据信也不相上下(据《精子战争》称,伊斯梅尔的子女总数为888人)。
这就是“重男轻女”的理论基础,特别是对于某些女性也同样有“重男轻女”的思想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同样,这也决定了女性不可能像男性那样有两种策略可以选择,她无法在后代的数量上与男性竞争,唯一的选择的就是提高后代的质量。
无论如何,在两性的战争(这种在繁衍上的策略对抗其实与战争无异)中,女性处于严重不利的地位。
为了应对男性的拈花惹草倾向,女性采取的应对手段就是隐性排卵。有了隐性排卵的保护,女性就会抓住机会红杏出墙——至少是以红杏出墙相威胁,迫使丈夫只好牺牲出去偷情的机会,在家里看着照顾她和孩子。
当然这是一种被动型的策略,对于女性来说,还有一种主动型的红杏出墙策略。
这是因为如前面所说的,“风流父亲”比“居家父亲”占优势,所以女性倾向于希望自己的儿子也具有“风流父亲”的基因,特别是如果这个女人的丈夫是一个“居家父亲”时,她就会潜在地想要与“风流父亲”偷情。这也是提高后代质量的一种措施。如《廊桥遗梦》一类的婚外情爱情故事就是为此而准备的。
现代社会的情况要复杂一些,所以拿一个比较原始的情况来说,用的是《性趣探秘》一书中埃克人的例子。
埃克人的社会仍然是过着原始的狩猎生活。在这里,女人在家里通过敲打棕榈来获得淀粉食物,通过鱼或昆虫幼虫等来获得蛋白质。而男人则去狩猎,偶尔也可以获得大的猎物,但更多的时候却是两手空空地回来,收益很不稳定,而且平均起来也还不如女人们。
那为什么他们还要去呢?难道是因为像赌徒一样去追求这诱人但不可预期的收益吗?但事实上当他们猎到猎物时也并不是都拿回家,而是大部分拿出来分给整个部落了。那么他们是不是为了通过互相分猎物来稳定收益呢?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就应该只与优秀的猎手分,但实际上他们却是不加区别地分给整个部落的人。
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因为这种做法对男人有利。
假设男人选择了在家里和女人一起劳动,如果男人只是在家里和女人一起敲打棕榈养家,最多只是保证了自己一家的稳定生活。而如果他去狩猎,每当有猎物的时候就可以风光一把,并且可以得到很多婚外情的机会,因为别的女人们只看到他收获的时候,没看到他空手而归的时候更多。当然,这会对这种男人自己的婚生子女的成长有不利的影响,因为这样的话,主要的抚养工作只能由女人去做,而他对家庭的贡献也很少,所得的猎物只有一小部分带回家。比起有父亲在家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孩子不论是在营养上还是安全上,都要差得多。但男人通过牺牲婚生子女的成长来换取更多子女的可能性,对于男人繁衍自己的基因显然还是利大于敝的。
这就是典型的“风流父亲”策略,而那些与这种男人偷情的女人则是主动型红杏出墙的例子。
不忠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而且如本文接下来将要论证的结论一致,不忠的发生与男性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有关。
七、性与爱
在很多女人眼里,男人就是一种下半身动物,满脑子都是性。这是事实。
因为如前面说过的,男人在繁衍过程中的投入很少,只是一点精液,所以他应该采取的策略就是抓住一切可能的性交机会,以增加自己后代数量的可能性。而如果跟女人谈感情,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精力,机会成本太高——把时间精力花在一个女人身上,就失去了与其他女人发生性关系的机会。
而如我看过的某个女生的回复所说“基本所有的女生还是把感情放在了狠狠重要的位置”,这也是事实。
因为从生理角度上说,女人在基因繁衍方面没有数量优势,所以她只有争取提高下一代的生存质量。而要保证质量,就必须设法将男人约束在身边。当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产生感情,其目标是建立长久的关系,而男人则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建立临时关系,以发挥其数量上的优势并且逃避养育责任。所谓的“妻管严”就是女人为了保护这种长期关系的一种表现。
女性选择长期性伴侣的条件是要求配偶能够负担起对家庭的长期抚养工作的,因为现代社会较为平等,而且竞争激烈,大多数男人都无法负担多个家庭,所以一夫一妻是主流。
但是例外的情况同样存在,比如前不久有报道说,某地查出一个巨贪的贪官,他居然养着一百七十多个情妇。这些女人难道不知道这个贪官包N奶的事吗?不太可能。那难道是她们犯贱?至少不仅仅如此。最重要的还是这个贪官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可以负担这一百七十几个家庭的开支。如果这些女人不是跟这个贪官,而是找个老实男人嫁了,很可能生活要艰苦得多。更何况就算是这个贪官东窗事发,她们还可以改换门庭,去找个老实男人嫁。不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当然包二公的情况也有,但是因为一个女人不可能跟她的每一个二公都生孩子,但是包二奶的男人可以,所以实际上包二公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问题,而不是自然性的问题,这里不予讨论)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女人都会并且都能找到有钱的男人,毕竟大部分男人还是普通的男人,但是女人在择偶时还是首先会衡量一下男人的经济能力,至少要有能力负担对家庭的长期抚养工作,并且还必须是一个老实的“居家父亲”型,否则如果他在外面拈花惹草,必然会分流掉他的收入,影响到他对家庭的供养。
因为需要考察这些方面,所以女性在与男性接触时,倾向于所谓的感情——无非是考察男人的经济能力以及其忠贞性,必须在这些问题得到确认后她才会愿意进入性的阶段。而男人则希望直奔主题,速战速决。
就像两种不类型的投资:如女人,在生育活动中投入巨大,回报却与男人相同,所以在投资(即性交)前一定要详细分析谨慎入市;而男人在生育中投入很小,却有机会得到与女人相同的回报,所以在投资时一定会追求直接迅速,不放过每一次机会。
八、爱情的谎言
谎言对于爱情来说,至关重要。
前面说过,鼓吹“美好的爱情”对自私的基因来说,是一种有利的策略。因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希望对方能对自己忠贞,能为了自己作出牺牲,因为这样对自己最有利。所以鼓吹这样的谎言就是为了让对方相信这么做是对的,如果对方傻呵呵地相信了,那么自己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但是如前面所说,自私的基因的占优策略就是不忠和自我保护,所以自己绝对不可以相信自己所鼓吹的东西。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美好的爱情”,人们都是只说不做的。
如果照着那些故事去做会怎么样呢?
比如《泰坦尼克号》,除非那次Rose怀上了Jack的孩子,否则Jack死后,他这种基因就绝后了,意味着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还有中国古代的故事,比如《庄子·盗跖》中那个故事: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尾生多么忠贞,但是还不是死了,他的忠贞基因一样是要被淘汰。
至于梁祝的例子,其中是有一些封建糟粕的,具体的解释就离题了,所以不在这里细说,大致上就是:古代的中国男人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特别是在宋明理学主导中国思想界以后。
可见“美好的爱情”故事都是只能说说,不能照做的。
那么生活中的普通爱情故事又如何呢?同样充满着谎言。
如上一节所说,女性在选择长期伴侣时,需要对男性的很多方面进行考察,所谓增进感情的过程是也。而男性却倾向于速成,为了达到目的,他就必须运用谎言,让女性相信他是符合她的要求的。同样,女性为了防止被男性欺骗,也必须运用谎言对男性所说的情况的真实性进行检测。
在两性战争中,谁听信了对方的谎言,谁就全盘皆输。所以这一自然选择的过程带来的结果就是:不论女性还是男性,都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说谎水平,因为这是一种ESS。
九、男人爱美女,女人爱花花公子
在几乎所有的爱情故事中,男主角都是帅哥,女主角都是美女。照说外貌的美丑是一种很主观的评价因素,为什么会成为择偶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呢?这里也从两性的角度分别来说一下。
先说说男性方面。
前面曾经反复说到,对于男性来说,抓住一切性行为机会的做法是一种占优策略。但即便如此,大多数男性还是更倾向于选择美女。虽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是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评价美女的标准略有差别(比如中国古代的楚王爱细腰和唐朝的环肥),但是从生物学的角度上将这些标准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得到一些共性(要是没有共性世界小姐选美也就搞不起来了),这就是美女内在的生物学意义:身体健康并且拥有良好的生殖能力。
不论是从眼睛、脸形、皮肤、体形、胸形等各个方面,都是以健康和生殖为目标的。漂亮的女人首先是脸蛋儿漂亮。其内在的意义是健康,因为很多的疾病通常最先在脸上表现出来。其次是身材。其内在意义是生育和哺乳能力,因为通过观察骨盆和乳房的发育状况可以估计一个大概。最后是年龄。男人都喜欢二十来岁甚至更小一些的年轻女性,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年轻的女性生殖期更长。
此外,除了对外在的容貌评价以外,还有对内在品行的评价,即所谓气质或淑女风范。这部分考察的目标是女性的贞节。
不过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这些评价标准其实也只是仅供参考,并不一定准确的。就像是有钱的男人不一定是好男人一样的道理。比如外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化妆手段,而身材的评价标准中有一些也是不科学的,至于对贞节的评价不过是使女性增加了一些学习装淑女的工作量罢了。
但对于过去的人类以及其它动物来说,只能依赖这些靠不住的标准。比如孔雀的尾巴,作为一只鸟来说,长这样的大而长的尾巴是很累赘的,但是雌孔雀就喜欢尾巴大而漂亮的雄孔雀,因为它估计长了这么大的尾巴还能活到现在而没被别的动物吃掉,说明生存能力强,而能长这么大的尾巴,也说明它营养好。这在我们看来,这完全是一种“逻辑混乱”。
再来从女性的角度分析一下。
有女生认为男人具有这十大优点就能吸引女生,但事实并非如此,这种说法不过又是一个爱情谎言罢了。即使是“模范丈夫”的老婆也一样会红杏出墙。
女性对异性的选择具有两重性。其中对长期伴侣的选择标准前面已经说过了,他必须是有足够的经济能力,并且应该是“居家父亲”型。另外,在选择长期伴侣时,女性还倾向于略为年长一些的男性,是因为这样的男性通常具有更好的社会地位和财富,对于养育子女更为有利。
但是如果符合这一标准的男人以为这样就可以天长地久那就太天真了,这样的男人通常并不能让女性完全满意,因为女性也知道在男性中“风流父亲”的优势更大一些,所以如果她的男性后代能拥有“风流父亲”型基因,那对她的基因延续会更有利。因此才会有前面说过的“主动型红杏出墙”策略。
这就是女性择偶的另一种情况:选择临时情人。女性只有在认为需要与男性建立长期关系时,才会想到要找“居家父亲”型男人,否则她不论是婚前还是婚后,她选择临时情人时都更倾向于寻找帅哥和/或花花公子。
女性选择帅哥的理由与男性选择美女的理由在本质是一样的,主要都是因为健康原因,外貌就是健康状况的外在表现。而选择花花公子的理由是:因为花花公子对付女性更有手段。
因为为了应对男性天生喜欢拈花惹草的特性,女性的发展形成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特征,就是多样性。每个女人都力争与别人不同,这样的话对于男人的花心来说,就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因为他必须针对每一个女性采取不同的手段,而不可能靠“一招鲜,吃遍天”。但是花花公子在这方面却是男人中的佼佼者,比如在像说谎能力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而且《精子战争》指出,女性在性活动中的表现也具有极为丰富的多样性,只有花花公子式的人物才能够很快就适应各种女性的不同要求。
所以如果女性的男性后代能拥有这种基因就意味着她的基因可以更好地得到延续。这就是为什么在很多时候,不论是现实还是故事里,都可以看到那些众所周知的花花公子身边总是不断地有傻女人陷入。这不怪她们,因为对自私的基因来说,这样做是对的。
长期伴侣与临时情人的区别在于,女性需要临时情人的优秀基因,但需要长期伴侣提供生活保障。所以这种类型的爱情都有人鼓吹,因为都具有相对的优势。
在《精子战争》中还指出,在性生理方面,女性对长期伴侣和临时情人也是区别对待的。男性在性生活中总是比较猴急的,这种本能是因为:女性随时可能改变主意,所以必须尽快完成射精,这样她后悔也晚了。从生理上说,男性如果把过多的精力花费在前戏上,有可能导致女性的前戏性高潮,而高潮过后子宫颈的过滤能力加强,会使精子不易进入子宫。而女性却总是需要更长的前戏,以考察男性的性技巧——是否具有花花公子型基因。并且通常女性在与配偶的性生活中更倾向于前戏性高潮,而与情人的性生活中更容易达到性交性高潮(据称其概率比与配偶时高一倍),而在高潮时射精能使精子更容易进入子宫(因为子宫颈是在高潮过后才会加强过滤能力),这样使得情人的精子在精子战争中获胜的可能性更大。
上面说了这么多女性对长期伴侣和临时情人的不同要求和对待,那么有没有什么男人可以同时满足这两方面的要求呢?当然有。
那就是有钱或社会地位高的男人。比尔·盖茨以他的实践证明了:男人一有钱,女人就温柔。有钱就是好啊就是好。
因为这样的男人即使不是“居家父亲”,他也有足够的资源来抚养家庭,所以女性可以不必对自己和子女的长期生活担心,而如果他是“风流父亲”,那么意味着子女也能够有这样的“好”基因。对于女性来说,这简直就是两全其美,当然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男性。而这种男人越受欢迎,就会有越多的女性去追求这种基因,这就是我们现在社会的现状。
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据统计,拥有较高的地位以及较多财富的男人,其配偶更不容易出轨。更有意思的事实是:据统计,拥有较高的地位以及较多财富的男人,其儿子的数量通常比女儿的数量多。《精子战争》中有对历届美国总统的子女数统计数据,儿子与女儿的比例比平均值高很多。这是因为前面说过,男性有可能拥有更多的子女,所以有条件的父母总是尽可能生儿子。从生理上说,这是由女性选择精子决定。因为如果这个家庭没钱而且社会地位低,那么其男性后代不容易得到女性的亲睐,也很可能得不到亲生的子女,所以生儿子的风险大,与其如此还不如生女儿,至少女儿的孩子可以肯定是亲生的。
(据我看到的一次CSDN论坛非正式统计,程序员生女儿的概率比生儿子高,有人认为是因为电脑辐射的原因,现在看来,根本原因还是程序员没钱并且社会地位低)
当然,以上关于生男生女的问题是指一种统计概率,不是绝对,比如克林顿和布什都是生女儿的。
十、好男人在哪里?
其实经过了前面的一番讨论以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已经是昭然若揭了。
所谓的“好男人”就是前面说过的符合女性长期伴侣要求的,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居家父亲”型男人。但是女人需要这种男人只是为了自己和子女的生活保障,从基因选择的角度上说,她们还是更倾向于“风流父亲”型男人。
就像前面说过的埃克人的例子那样,因为从原始社会时,男人通过外出打猎换取在部落中的地位,同样的,因此得到更多婚外情的机会,最终导致这种基因的壮大。所以现代的世界上,老实的好男人是越来越少了,而男人们也总是倾向于出人头地,这除了成就感所带来的愉悦以外,另一个重原因就是这可能带来更多的异性青睐。所以好男人虽然不会绝种,但总是少数派,不会成为多数派。
看过一个女生的回复说道:
更多随年岁增长的男生,眼光越过感情,却看向了更多的东西,还大喇喇的回过头告诉你,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要求不同。所以,他还要名,要利,要地位,要社会的承认,而女伴,他要不起好的你,他一样可以要其它的不是那么好但感情要求也不是那么多的她或者另一个她,随便别的谁。
事实上,这个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本质上就是女性——不是某个女性个体,而是全体女性——对男性的要求。如果一个男性能够如这位女生所说的这样,那么他就是一个成熟理智的男性,他的这种基因很可以可以得到延续,并且他很可能会是一个吸引女性的男性。
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全体女性的基因选择造成的——对于女性个体来说,选择生“风流父亲”的孩子,再由“居家父亲”抚养是最佳策略;但是当全体女性都这样选择的时候,就必然导致下一代中“风流父亲”的基因比例必然上升。
(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考虑,有必要再重申一下:女性之所以会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因为女性在生育活动中的投入远大于男性,这么做只是为了降低投资风险,无可厚非,无可厚非)
事实上,很多女人嚷嚷着说“没有好男人”,其实她们并不是真的需要好男人,只是说说而已,也是爱情谎言之一种。最多不过是她们希望能以这种方式让那些“坏男人”按她们所要求的好男人标准去做罢了。当然也有一些诚实的女人说了实话,比如这位,还有这位。
为了更好地分析好男人的问题,可以把女性分成两类:一类是年轻漂亮的,另一类不年轻或不漂亮的。很显然,鼓吹“没有好男人”的主力军就是后者。因为对于年轻漂亮的女性来说,“好男人”多的是:这种女性正是男人最喜欢的,围着她们转的男人多的是,要有钱人、要帅哥都有,不成问题,至于忠贞的问题,她们认为以自己的年轻漂亮足以吃定这些男人。而对于那些不年轻或不漂亮的女性来说,就只能降低要求,结果就算是找个有钱的或帅的男人,自己也没有能力看住他,只好哀叹没有“好男人”,而如果幸运找到一个“居家父亲”型的好男人,又要嫌弃人家没钱或基因不好,迟早是要红杏出墙的。
可见在这样的背景下,男人如果真的听信了这种说法,努力去做一个好男人,那就是大傻瓜。比如猫扑上的这位仁兄,还有更加愤愤不平的这位。
其实女人也很矛盾,她们总是倾向于追求一种稳定的婚姻生活,这种稳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一是感情(就是忠贞)。而对于男人来说,这两个方面是相互矛盾的:经济条件好的男人必然潜在地有不忠的倾向,只有经济条件一般甚至较差的男人才不得不忠贞地看着老婆(主要目的是防止她红杏出墙)。
抛开社会因素不谈,在现这个时代里,评价男人的标准早就已经从原始社会时的“猎物”转到了“钱”上,而女人们对有钱男人的追捧,与原始社会里追捧打到猎物的男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如前面说过的,有钱的男人就是最好的男人,就会受到成群的女人的追捧。所以男人们通常都热衷于赚钱,并且要赚大钱,并且就算赚不到,也要表现出以后会赚到的样子。只有像我这种现在没赚到并且以后也不大可能赚到大钱的男人,才只好吹牛扯淡然后鄙视那些有钱的暴发户没文化。
其实文化也是与爱情有关的谎言之一种,主要是被那些没有能力赚大钱的男人用来骗女人的,他们通过文化来掌握话语权,控制社会舆论导向,造成一种“有文化的人比有钱人更高尚”的假象,或是通过这种话语权来获取社会地位,以取得与“有钱”相同或类似的效果。因为没文化的女人还是很多的,容易上当,因此这种做法也是相当有市场的。但是现在的女人已经比较学乖了,认识到文化不能当饭吃,而有钱则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实力,所以现在文化人越来越不如有钱人了。
然而世界上有钱的单身男人毕竟还是少数,于是有些女人就认为得到不“绩优股”,找个“潜力股”也不错。其实,“这是不对滴,这完全是逻辑混乱嘛”(仿老罗)。
首先这种潜力股到底有没有升值的可能就是一个未知数,再说就算他以后真的升值了,如我前面所说,男人总是倾向于最大可能地繁衍自己的基因,所以当男人有钱以后,肯定会要找更多的女人。
当然,如果读者逻辑学得好,应该可以注意到,上面的论证中存在一个逻辑循环:
因为女人喜欢风流男人,所以风流男人可以有更多的后代;因为风流男人具有更多后代的优势,所以更受女性欢迎。
(这里说的风流男人是指有条件风流的男人:有钱的、帅的、对女人有手段的……)
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是环境决定女性的选择,还是女性的选择形成了这样的环境?是不是说,如果女人们更喜欢好男人,那么好男人就会有更多的后代,那么好男人不就可以占优势了吗?
答案是:不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结果都是一样的。
环境决定了女人个体的选择,而无数女人个体的选择形成了这样的环境。由于好男人意味着忠贞,而忠贞就决定了其繁衍策略中失去了数量优势,所以发展的方向必然是偏向花花公子一边,而不可能会是老实男人一边。
比如说,假设刚开始时所有的男人都是“居家父亲”,这时如果有人改用“风流父亲”策略,他的基因就会在群体中扩散开来,因为这种策略具有遗传优势,所以更能吸引到女性,而越能吸引女性就越有优势,形成了一个正反馈过程,所以扩散速度会很快。但是随着这种情况的比例增加,“居家父亲”的比例下降,则“风流父亲”的子女成活率迅速下降,对此策略的优势形成反作用,当这种反作用与其正反馈作用相同时,达到一个稳定的平衡状态。反之亦然。
所以……“没有好男人”。
十一、结论
有必要再次强调指出的是:本文中所指出的各种人类的行为都是就本能而言,不考虑主观意识的方面。
在本能的驱使下,有条件——有钱、有地位、长得帅、花心——的男人是男人中的成功者,他们的身边总是会有很多美女,所以他们不需要谈爱情;有条件——年轻、长得漂亮、有淑女风范——的女人是女人中的成功者,她们的身边总是会有很多有钱的帅哥,所以她们也不需要谈爱情。只有所谓的“好”男人和“好”女人需要爱情,因为他们都是自然选择中的失败者,只好用这样的谎言来麻醉自己。
标准后记:
好了,本文对“爱情”的“肢解”到此结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有史以来对爱情问题的最理性的解读。^O^
特别后记:
其实我编写本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好男人们: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
每当我看到鲜花插在牛粪上时,就会想这是自然选择的必然结果,但是如果整个世界都是牛粪,那么就算遍地都插满鲜花,也无法掩盖它的丑陋和恶臭。
必读后记:
从哲学角度上说。
人们现在搞出的基因图谱,只指出决定人们的生命存在的物质条件,并没有断言不存在其它条件,也没有断言其它条件不能改变这种物质条件。[6]
事实正是如此,本文所谈的内容未超出人类的自然属性部分,对于人类来说,至少还存在着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就是人类的社会属性。
而且社会属性同样可以对自然属性造成影响,比如基因固然可以通过“本能”在暗中操纵我们的行为,但是我们可以用“意识”去欺骗“本能”——比如本能告诉我们,甜味是好的,因为甜意味着生存必须的热量,而“意识”却可以使用没有热量的糖精来欺骗“本能”。
在基因发现这一点以后,修改程序去适应新的情况只能通过遗传和自然选择,这种修改反应会有很长的时间滞后,到那时,社会情况很可能又有了新的变化。
本文的特别后记就是基于这一理论。
最后记:
本文主要还是谈爱情的自然本质,必读后记中对于爱情的社会本质只是抛砖引玉,有兴趣的人士请自行研究。
——2006年情人节
参考文献:
[1]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
[2]《博弈论与纳什平衡》
[3]贾里德·戴蒙德《性趣探密——人类性的进化》
[4]罗宾·贝克《精子战争——性与命竞技的人类绝密报告》
[5]余世存《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
[6]余金成《社会主义的东方实践——解读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的现代形态》
tr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