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还真没人知道–写于昨天

因为万恶的户口制度,偶8得8去办所谓的居住证。花了近一周时间准备各种材料——在中国,人不如所谓的材料管用,有材料的人,才是有效的人。而没这些纸片,很多时候就连人都不算的。

然后是排队体检办健康证——昨天白跑了一趟,原来只有周一和周三有办,我以为是周一到周三。-_-|||

这都还好的。体检完就去办所谓的婚育证明——这玩意儿之前在老家办过,不过已经过期两年了。结果到了街道计生办,那个阿姨说过期了也要带来,只好顶着大太阳回家拿了来。然后另一个阿姨查看了我提交的一堆材料后说,还要居委会开一个证明。偶晕,早不说。

乖乖回小区找居委会大妈去,没想到这里也麻烦。大妈们说这事不归她们管,她们也不知道我结没结婚,生了几个孩子。然后看了一下偶的年龄,又说了一句:都快三十岁了,要是我们给你开证明,重婚什么的怎么办。晕,偶都在这个小区住了两年的说。-_-|||

然后她们建议我回户口所在地办这个证——我都出来混了七八年了,户口所在地更不知道情况。她们又给街道办打电话,街道办又提了一个新建议,让我去公司打一个证明。晕,貌似这种私事公司更有理由说不知道的吧。

看来这事还真没人知道了——因为光是自己知道是不能算数的。

是不是潜规则

昨天我在《被污染的只有水么?》中说到当地环保部门利用手中的“合法伤害权”与造纸厂达成默许排污协议的事,令狐在回复里表示不同意。

应该说就这个案例而言,的确不同于吴思对“合法伤害权”的定义——在他的定义中:伤害与不伤害都是合法的,掌握这一权力的人有选择的自由,而被伤害方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取对自己有利的那种选择。

但在这里,当地环保部门对造纸厂的“伤害”权是不同的,在这里“伤害”是合法的,不“伤害”是非法的——纳税人养着他们,给他们管理环境的权力,不是用来牺牲纳税人利益来换取他们的好处的。所以,他们以非法的不“伤害”来换取利益的行为自然也是一种违法行为。

这一点必须要说明一下。

然而问题在于,当“法”的地位低于“潜规则”的时候,“伤害权”是主要的,合不合法已经是次要的了。

这两天清新县一不小心就成名了。其实那个领导也挺冤的,他们不过是照“规矩”办事。因为大多数情况下,穷困地区的钱都来自那些来考察的大爷们,不把他们侍侯好,哪来的钱?据说有些地方甚至故意不愿意改善贫困面貌,就是不想断了财路。刚在论坛上还看到有人谈起去某贫困地区支教,没有条件洗澡,学校就请他们去城里桑拿,目的无非是让他们回去以后为那想办法弄钱罢了。

正是因为大爷们掌握着财路这一个“伤害权”,所以才会形成这样的规矩。

在这种群体博弈中,“潜规则”成了一个平衡点。

被污染的只有水么?

今天《第一时间》又是马斌主持的。终于看到上周风传的四川发生不明疾病的事件得到官方的证实。这个不说了,说另一则新闻:

7月9日,某村所有水产养殖户的鱼忽然之间全部死亡,看着鱼塘的水面上漂满了一片白花花的死鱼,村民们哭得老泪纵横。全村的养殖鱼总损失超过200万斤!

一个老头说他跟亲戚们借了十来万来搞养殖,现在亲戚的孩子要结婚了,他都不知道上哪找钱来还人家。另一个中年人更惨,他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一个刚上高中——超生的问题先不说——现在他只好让孩子们都辍学去打工还债了……

那么鱼是怎么死的呢?记者调查了解到,唯一的大污染源是距这个村子上游五公里的一家造纸厂,据村民说,每年汛期它们都会趁机排污。而当地的环保部门却很肯定地说,它们的排放是合格的。记者在该厂排污口装了一瓶已经呈黑色的水送国家环保总局检测,结果超标40倍!

对于当地环保部门,偶是无语了。地球人都知道他们肯定是充分利用了手中的“合法伤害权”,从那个造纸厂拿到了好处的。这里的潜规则就是造纸厂出钱,环保部门闭眼。至于像污染这种经济的外部性问题,是由所有人承担的——在某种认识下,就是所有人都不必承担。只是现在,村民们成了直接承担者,付出代价却没有补偿。于是问题出现了。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感谢媒体——特别是央视——没办法,已经禁止跨地区监督了嘛。

其实还有一个问题节目中没有说道:

如果这些鱼没有死掉,那么它们将被运到市场上卖掉,以换钱来给那个老头还债,供那三个孩子上学……而这些鱼最终是要进到我们的嘴里!——没死的鱼并不表示未被污染!

有人批评过我,说我不好好干偶的程序员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装腔作势地在这里讨论什么国计民生。问题是,这些国计民生的事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息息相关的。

这就是一个例子。

潜规则的明化

今天看到一个经济学家对立法的有趣提法:听听“狗的叫声”。其意思大致是将民间约定俗成的乡规民约以立法的形式加以规范化,以避免法律与实际情况脱节。

换到中国的情况,差不多就是把实际运行的潜规则拿来立法,这什么或那什么通通明码标价,似乎也是个不错的主意。

但仔细一想,还是行不通。既得利益阶层掌握着更大的强制力量,未得利益阶层与之根本没有可比性。如吴思说,这是产生潜规则并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元规则。

如何使强制力量真正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去干如砸瓜之类的事。或者简单地说就是:如何对强制力量进行约束——道德显然不是个好办法。

宪政是一个办法,宪法就是起这个作用的。如今天在豆瓣看到的一则书评所说,其中引用了书中的话说:“它(指宪法)要防的是治者之恶,而非被治者之恶。

问题还是在于:文字形式的法律必须有一个机制来保证它被切实有效地执行

软件与中国古代史:政界往事(下)–并后记

发于mblogger:《软件与中国古代史:政界往事(下)

发于CSDN blog:《软件与中国古代史:政界往事(下)

软件与中国古代史系列后记

两年来,我写这个系列也颇有几篇了,算下来废话的字数也很不少。但仔细看看,有价值的内容也不很多。想想我曾经也批判过这种《高来高去的扯淡–所谓的〈软件工程师与程序员的差别〉》,而实际上自己扯的淡一点也不比别人少。sigh~~~~~~~

所以,现在该是告一个段落的时候了。

另外,因为接下来我将有一些别的正事要做,已经没有太多时间来看这些杂七杂八的闲书了。再说看了也没什么实际的用途,写这样东西就更是除了发点牢骚之外,对现状起不到任何的改善作用。

多说无益,不如就此打住。

等我学习两年后来再看看吧,也许会有更好的体会。

终于升了

昨天《第一时间》里终于看到颖颖回来了。而当天最重大的新闻莫过于前天晚上,央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

其实最一段时间以来,新华网每天都发布人民币市场汇价,这是很反常的,所以我一直怀疑升值就要到来,果然说来就来了。经济学家评论说这次改革“出其不意”。我倒觉得是早有预谋。从去年央行坚持固定汇率,到今年不断有可能放开的消息出来,再到月初的G8会议,都在预示着央行对人民币升值的态度正在走向改变。只是昨天这个时间还是比我预料的来得早了一点。

BTW:选在周四下班时间宣布,这个时机也算是选得好的了。因为本周只剩周五一个交易日,可以看看市场的反应,然后又有一个双休日作为缓冲。

再说幅度,2%的升幅我觉得是很合适的,虽然比普遍预期的5%要低不少,但毕竟是开了一个头。而且也很符合中央反复强调的态度:渐近式的汇率改革。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的汇率压力,也可以尽量防止金融市场的动荡。

但最关键的还是这个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很重要,这可是先进性的体现。稳定是压倒一切的重中之重。八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就是前车之鉴。所以这次的汇率改革中有一条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要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

当然,升还是不升一直都是个问题,因为有利有弊。比如对国家外汇储备来说,以人民币计算的话,损失将达1184亿

不过最近CPI上涨进一步放缓,有经济学家称存在着潜在的通货紧缩风险。现在人民币的升值有可能增加这一风险。

至于其它的影响,比如房价等,恐怕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升值的分割线=====

今天又花了半天时间看了一篇(其实是几篇的汇集)《人民币升值这档事》。

对于那个来自天涯的均衡理论的说法我觉得是比较片面的。

倒是后面那个讨论房价的值得一看,相当内行的人物。虽然他对于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是错误的,但他的那一套用期初值折算的方法来比较房价与房租的方法是很好的,只是这个计算结果比较惊人。起先我还怀疑他所取的加权存贷款利率5%和8%是不是太高了,刚查了一下过去十年的利率变动情况,看来差不多。

与我在《自住,还是卖掉?》一文中的计算相比,他没有考虑均衡条件下的房价上涨因素,并且多考虑了一个折旧因素。他是把房产作为固定资产计算,70年后此项资产就将折旧到0。这是因为两者的目标是不同的——此文的目标是讨论现在高房价时是否应该买入,上次那篇的目标是讨论是不是该趁高房价时卖掉。

由于二者的结论基本上都是否定的,所以这样看来房价应该还是会在高位维持一段时间,并且是一种有价无市的状态,直到博弈双方中的一方扛不住为止。

另外,未被考虑的因素中还有一个影响比较大的就是通货膨胀了。如果如那位鼓吹均衡理论的仁兄所希望的那样,直接放开人民币汇率,则可能爆发通胀,这个问题他估计是没有考虑到吧。

实名之后怎样?

昨天一登录QQ,就收到一堆的消息,说是要对群创建者和管理者进行实名登记了。

之后便看到keepwalking的《网络实名看根本》和熊的《实名制,网络灭有陌生银…》。

本来昨天也想8一篇的,表达一下我在收录keepwalking那篇时所想到的问题。后来因为时间关系没写成,结果今天就看到双叶的一篇《我以真名行天下,但我反对实名制》与我想的差不多。

只是实名登记而已,又不是要在网上用实名——这就有点不方便了,毕竟不能让老板看到偶天天上班时间写BLOG嘛。:P

对我来说,登不登记实名也没有什么差别,只要上whois一查就可以查到我的详细资料,像我的360/flickr里,到处都有我的照片,简直比实名还要实名。我怕什么?

像33号令,其实也没什么,不就是备个案嘛。虽然我也参加了那个无“法”显示的快闪行动,也想过要去备案——ZOLA的网站前几天不能访问看来是技术性故障——可是看到老虎庙的惨痛经历,我就懒得去自讨没趣了。反正我也不是什么名人,天塌下来有高个顶着。

从积极的角度上看,实名和备案还是有好处的,比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像去年小小马哥事件这样的事重演。也就是所谓的,有助于大家在网上也能够“真诚、勇敢、负责”(支持实名制的某教授语)。

虽然这么说,但问题并非只是表面上看来的这样。

从法律上说,权利和义务应该是对等的。公民有义务配合进行实名登记,那么有关部门同样也有义务保障公民的言论自由——其实这个我已经不指望了。

不要说保障言论自由了,我很怀疑它们连实名登记的个人信息隐私都不能保护。一个本意是要防止作恶的手段本身却很可能变成一个作恶的手段。因为他们掌握着对善恶的定义权……

对于一个在民众中失去公信力的GOV,即使是出于善意,推行一些有益的事情,也很可能遭到反对甚至抵制。更何况像这种带有双刃剑性质的事。

MOP上也在讨论这个话题,我很支持其中一个观点:强烈要求找小姐实名制!——特别是各地最高档的风月场所里,比如天上人间之类的地方。

呵呵,当然这是不可能滴。

我不道歉

昨天彩妃刚代表本帮对老方表示讨伐,今天就看到老方向我开炮了。-_-|||

……由于上次那篇“爱情需不需要敲门”的问题上,让我开始讨厌猛禽了。当然我不是讨厌猛禽的观点,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足为怪。但,猛禽不应该用嬉皮的态度来调侃我的爱情观!这点,是我最耿耿于怀的!

因为他不欢迎我在他那里发言,那我只好在自己的BLOG里回应了,至少我的地盘我还是可以做主的。

如题目所说,我不会装模作样地道什么歉的,因为我觉得我并没有做错什么。

就如老方自己所说:任何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我只是表达我的反对观点而已。不过他对我用“嬉皮的态度”“来调侃他的爱情观”“耿耿于怀”。但是我想说,我同样可以用自己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老方因此感到不快,那不是我的错,因为我发表的文字里并没有他自己认为的那种意思。

当然,我仍然欢迎包括老方在内的其它任何持反对意见的人来我的BLOG发表他们的看法。

在我看来,只有三种言论是需要被删除和屏蔽的:违法内容、垃圾广告和人身攻击。

从恢复强制婚检说起

早上看马斌主持的第一时间(夏丹和颖颖两个MM不知道跑哪去了,两天没上班了嘛-_-|||),说到了黑龙江通过人大修改条例重新恢复强制婚检的事,原因据称是因为新生儿缺陷率不断攀升,比如先天性梅毒等。而先天性梅毒的唯一原因就是遗传。

上个月回老家,发现我们那乡下的公交车里也有了滚动文字报站显示器,与别的地方一样,在站与站之前的路上,这个显示器是放广告的。引起我注意的是广告的内容:

市生殖保健中心……药流……元,最新技术……无痛人流……元……

具体价格我就不说了,反正比媒体宣传的要便宜。那天晚上和两个老光棍同学吃饭,互相嘲笑曰,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这一代前浪就要准备S在沙滩上了。然后便是对现在的小朋友们的性福生活感叹一番。

调查显示杭州一所职业高中多数学生有性经历
30余高考女生体检时被传怀孕 当事学校予以否认

前几天老王在MSN上挂了太阳花的一篇BLOG,就去看了,写得很不错。刚好那会也在MOP上看到这么一篇。这就是现状。sigh~~~~

今天马斌还报道了一则新闻,几个中学生模样的男生围殴另一名男生,他们的动作和力道与某些影视作品中黑道混混的做法如出一辙。甚至其中一个在打时,在旁边几个还指手找脚地指导他的动作。再旁边是一个女生在得意洋洋地拿着手机拍照。

在家长和老师所不知道的背后,这些才是孩子们的真实生活。

形式化的道德宣传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有什么用?面对浊浪滔天的污水,拿桶往里倒清水的行为,最多只能是一种象征,甚至于是一种令人肉麻的装腔作势。

宣传是一套,现实是另一套。不论是成人还是孩子,阳奉阴违成了生存所必需的能力之一,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生存在这样一个精神分裂的世界里。

[技术贴]好书与烂书

今天在豆瓣上看到有人评论一本希望出版社出的书翻译极差。我随手回了几句极其不厚道的话,现在也懒得回头去找,就不留链接了。

后来跟令狐在MSN就书的问题聊了几句。希望出烂书的历史不是一年两年了,十年前我就在看它出的烂书了,没办法,国内作者的技术书完全没法看的,国外的优秀书以当时国内的“正经”出版社那个外行眼光又看不到,无奈只能忍受希望出版社的语言折磨。

虽然看到的都是被希望的翻译们“谋杀”过的国外好书的“残骸”,但至少比没有强。

令狐说:幸好后来有侯捷等人把真正经典的好书(主要是C++方面)引进来,加上后来GIGIX等人对JAVA的好书的推介,并且有了博文视点这样真正专业的出版商,才造就了现在成熟的技术书市场

上次DFW出书时,有人提到老谭的书,其实我对他的书完全没有好感。

原来令狐也是:

不过想想以前谭浩强一本C程序设计居然可以雄霸书坛十多年,可想而知当初的书有多缺乏了。希望这样让我们看看烂书,到底比没书还是要好那么一点点
说起老谭的那本“经典”,也是害了不少人啊。倒不是说他的书有多差,而是他凭借这么一本书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思想僵化在十多年前,而且至今余威尚存。
他的书影响到了很多其他的C语言书的作者的。
要不是jjhou引进了一些国外经典,恐怕至今我的水平也就是C程序设计上的那些。

还好我学几门语言都不是看老谭的书。

令狐举例说:今天N多的人认为指针很可怕,大概也是拜老谭所赐,呵呵。他的书里确实把指针讲的很可怕

事实上我就看过老谭自己在一本教科书上把指针用错。当时是因为别人看那本书时,对此有疑问,来问我时才发现的。

令狐说:不过应该是有可能的。我感觉他之所以把指针讲这么恐怖,应该是他自己也没有彻底的理解。否则他完全可以讲的很清楚,干吗这么故弄玄虚

其实批评老谭的事,我很早就在论坛上看过,不过以前都不掺和。今天也是因为希望的事扯起来,就随便评论几句。这个话题也是有一些风险的:老谭的语言教科书发行量可是居世界之最的,国内的程序员十个有八个是看他的书入门的,以前在论坛上看到这方面的论战,批评的一方通常会被老谭的学生们用口水淹死。

其实这不是老谭的错,谁让我们在那时只有这一个选择呢。如果那时K&R的C语言书和B.S的C++语言书像现在这么容易看到情况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