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篇文章《上海地铁之设计细节比照》。
其实在我们的软件开发和管理中,这样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了。也许我们都有这样一种特长:学东西学一个大概。
然而不幸的是,结果却往往是画虎不成反类犬。
不论是微软的开发模式还是印度的开发模式,在国内都早有介绍,然而好像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软件公司完全照搬来做的。都是要改造一番,并美其名曰:结合实际情况。
说得具体一点的,如RUP或XP,也常常是要遭裁剪的,所谓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不是说不应该对它们作修改,大家都知道,对一项尚未完全了解的东东,最简单的应用方法就是全盘照搬,在运用一段时间,有了一定了解以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而且有一点很关键的是:这种调整必须是根据之前照搬后的应用情况而定,而不是以领导的个人好恶来定。
然而不幸的是:大多数应用这些东东的公司都是根据后者。
比如说:XP的十二种实践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相互关联的,然而在实际中,像一周四十小时这样的,常常就会被裁剪掉(必须说明的是:我说的裁剪就是去掉了,并且不打算再加入。当然实践这些方法时肯定是逐步进行,最后全部实现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再比如MS里的项目经理也是有CODING的工作要做,这个一般也是属于被裁剪的部分。再说印度,人家可以做到将项目分解到看设计文档就可以随便找个人做CODING的程度,我们却只看到人家那帮CODER很便宜,没看到人家的设计人员的功力。等等
其实上面说的有些已经不是细节了,按《与熊共舞》里的说法,这叫做“选择性近视”。
就像上海地铁二号线一样:看我们省了进门的台阶,省了多少钱;看我们省了进口的转弯,省了多少钱,还能让人少走路……
看我们让员工加班,增加了多少工作时间;看我们让项目经理专心管理,专业化程度多高……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