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自己的软件发展之路

上午看了令狐推荐的一篇《艺术的背后还有纪律——采访印度NIIT CEO有感》,说实话,个人对孟岩在文中所持的观点不是很赞同,倒是后面评论的Royal和周星星二人的观点颇有点意思–虽然那位周星星兄的言论有点搞笑。

Royal的观点比较接近曾经流行的“软件蓝领”的看法,认为“上面”(即管理层)的问题解决了,“下面”(即开发人员)不是问题。这种看法我是严重不同意的。软件开发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在这方面与建筑的建设并不能完全等同(一般认为更接近建筑的设计过程)。在这一点上周星星的观点不无道理,即:印度的底层开发人员普遍水平较低,所以他们更适合于这种开发模式。

不过Royal认为的“当我们埋怨看不见伟大的建筑的时候,请不要把责任都推卸到“农民工”身上。”倒是与我在《人件管理与中国古代史:程序员豫让》一文中的观点相近。

周星星说的那个蚁群系统,的确比较接近感觉中印度的情况,也很有一点意思。不过周星星认为印度开发人员水平差,但我认为国内的开发人员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或者说“教育产品质量离散性大”,从某种角度上说还不如印度“教育产品一致性好”,虽然我们的平均水平可能比他们高。在这样一个良莠不齐的人才市场中,大材小用或是小材大用在所难免,加上国内的开发人员中虽然的确有不少比印度强的,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一些实际上比较差的却自以为比较强,这些都将造成更为不利的影响。

不过总的来说,两个的观点都有各自的道理:Royal认为问题在“上面”,是因为我们“上面”的人不如印度人会管理;而周星星则认为问题在“下面”,是因为“下面”的人比印度人强,不能按印度的方法管理。如令狐所说:

这种东西其实有点哲学的味道。就像xx主义一样,有些人说这个好有些人说那个好,其实都可以,就看具体如何实施了。有些东西大家都在摸索,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

总之国情不同,套印度的路子是不行的。

套路子是不行的。怎么走绝对需要自己摸索。现在我们的xx主义已经在摸索中慢慢前进了,这个软件模式起步更晚一点而已。
总之是肯定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
邓爷爷说的好啊,摸着石头过河嘛,错了可以改嘛,弄一些城市(企业?)试点就行了。

其实这种想法应该不少软件公司都会有,只是这很容易走出岔子来,问题就在于那些搞试点的人。每个头目上去就有自己的一套,试来试去乱的说。

呵呵,这种问题牵涉可就大了,不是软件业的问题了。
不过换头目不是重点,重点是换制度。这个涉及你说的那个人治法治的问题。如果制度是某人指定而不是公司全体认知的,总归是有问题的。

法治才是王道。8过在中国的环境下,法治有法治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就在于,连人治都搞不好。所以我写了《软件与中国古代史:大历史观》,就是想讨论一下在现在环境下如何走好人治的道路。个人认为我们既然无法改变这样一个人治文化的环境,那就只有屈从了。这可能是一条更适合我们的自己的软件发展之路

用一句MOP上经常被引用的“名言”来作个结尾:生活就像强奸,如果无力反抗,就闭上眼睛享受吧

知已知彼

昨天的话题后来扯得有点远了。本来只是想把那天和令狐讨论的结果,即–盗版造成了一些非物质损失–拿来说一说。结果扯到FQ上了,如令狐所说,陷入一种“诡辩”的圈套

所以今天跳出来,单独就FQ问题扯一扯。

之前看过一种说法是,把FQ分成“左F”和“右F”。左F便是通常意义上的狭义的FQ,右F则通常被称为汉奸(虽然他们自诩为精英)。

只要对通常的FQ争论稍加注意,就会发现通常左F更容易陷于诡辩,甚至口不择言,以致于名声日渐变坏。

不久前在新华网看到《向愤青致敬》一文,不可否认大部分的FQ出发点是好的,但是这不能改变他们的做法错误。

曾经在水园跟一些所谓“精英人士”作过一些无谓的争论。虽然跟他们意见相左,但是他们在言辞上还是很注意的,较少看到污言秽语,并且善于摆“事实”,讲“理论”。不过既然是在水园,自然少不了成群的左F,将市井骂言发挥到极致。相形之下,呈鲜明对比。

前不久把哈耶克的代表作看完了。感觉有点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了。

不论左F右F,基本上都是受过共产主义教育的。但是问题在于:右F在此之后接受了自由主义的观点。也就是说:左F只知道“左”的理论,而右F通常“左”“右”的理论都知道。

孙子兵法谋攻篇有云: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左F总是处于相对劣势的,于是只能靠人数优势和骂街这两招了。

其实这还不算最坏。更糟的情况是:绝大多数左F甚至连“左”的理论也搞不清楚。唯有动用文革高招:就是好啊就是好。-_-|||

BTW:写完以后发现,偶有一点右倾了。

BTW2:补充一下,偶的意思不是说FQ不对,而是应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和对方的一些理论,知已知彼、有理有据地驳斥对方,而不只是一味地谩骂。

从台湾问题说到盗版

昨天看了令狐推荐的一个四月份台湾Linux论坛的帖子(今天居然打不开:(),他们对Debian中出现的:Taiwan, Province of China表示强烈不满。而这个Taiwan,P.O.C.又是来自于ISO-3166的定义。而ISO又是按联合国的规定来的。于是一帮台湾FQ就开始吵闹了,认为号称政治中立的Debian拿这个不中立的ISO定义是不合适的,顺便还把RedHat当年拿掉“台湾国旗”的旧事翻出来重提。

令狐感慨道:台湾的FQ和大陆的真是一样一样一样的

不过话说回来,在那个有二十多页的帖子里,差不多过半的时候,才开始有一些比较严重的跑题。大多数人都还是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地从技术上讨论如何“保持国际声音”–原话是:這是很簡單的政治問題。大家都知道統獨不會馬上有結果,但是必須持續保持國際聲音、爭議,無論在任何方面,台灣的國際處境普遍被視為是中國的一部分,沉默代表自我主張的放棄。–虽然他们认为,只是把Taiwan, P.O.C换成一个相对中立的Taiwan,并非要换成Taiwan, R.O.C,但对我们来说,这种“去中国化”的做法还是比较难以接受的。当然对于他们来说,他们有独立的政府和军队,而在国际上,China就代表着P.R.C,把他们称为P.O.C,对他们来说可能也的确比较难以接受。

回到技术话题上来。不过令狐和我看了这个帖子,倒是有一个共同的看法:台湾的技术氛围和学术氛围还是比大陆要好。换成要是在CSDN的话,不敢想像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单就以这次对Debian installer的讨论就可以看出来,他们很快就找到出现这个Taiwan, P.O.C的是在这个叫iso-codes的地方,而这个iso-codes又是按ISO-3166来定的,并且他们还通过Debian的Maillist联系上了负责iso-codes的作者,与他讨论修改的方案,并且终于得到实现:在Debian的后来发布版本中,除了iso-codes以外,增加一个采用Debian自己定义的国家地区名列表,其中的Taiwan, P.O.C被换成了Taiwan,特别是Debian-installer将默认使用这个新的列表。

再对比大陆这边,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举动就好了。且不说参与这次Debian Maillist讨论的大陆技术人员远比台湾技术人员要少得多,就从以往的历史来看,大陆技术人员对国际FS/OSS的贡献也远远小于台湾技术人员,面对十三亿人口与两千多万人口的比例,我们不能汗啊。

只要稍微关注一下国外的FS/OSS的语言版本,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都是先出繁体版,后出简体版,甚至还有相当部分只有繁体版,没有简体版。就像Debian的网站本身,简体部分也比繁体部分来得少。还有DUnit现在也只有繁体版,还有早年的MySQL也是这样。

光这样也就算了。大陆这边的有些开发人员还在那里泼Linux的冷水,虽然他们连Linux是什么大概都不清楚(令狐语)。 而Linux不过只是一个FS/OSS的代表而已。

说到底还是一个氛围,有些大陆的人也想做,但是没有氛围,人的激情总是会消退的。如果有一大帮人就不同了,这个不想干了还会有别人。
其实国内的技术水平真的蛮低,叫倒是叫得最响。
就像这阵子FireFox的新闻多起来了,有些人就说FF这个不支持那个不支持,但是我不知道他们有几个人了解w3c规范的。
盗版+微软情结,真的可以毁掉一代人的

我管这叫“文革情结”,就如同那句文革时期的名句: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就是好!  就是好来就是好啊,  就是好!……

只要看看CSDN上有人跳出来对开源说三道四的时候那种情景就知道,简直是一样一样一样的,结果闹了半天大多数人连开源是怎么回事都搞不清楚。

现在在大陆这边开源弄到现在这个样子,跟盗版也有不小的关系。令狐认为:

在国外,如果碰到软件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找软件开发商。软件开发商会提供资料负责培训,所以这些用户对该软件的体系啊、架构啊等等的一些总体的东西掌握的比较好,碰到问题也会比较有思路去解决。
国内因为盗版的缘故,碰到问题都是去论坛,结果就是跟着经验走,把眼前问题解决就行,却很少关心也很难知道高层次的一些东西。所以这个认识层次已经是不一样的了
为什么Java那帮子人跟国际形势比较跟得上,我觉得跟开源不无关系,资料开放、代码开放、开发者开放,所以很容易跟上国际潮流

盗版带来了技术普及的同时,但也限制了向上的发展。

盗版啊,不仅仅是一个钱的问题。
现在想想真的很悲哀,好多人居然还对盗版津津乐道理直气壮。
这怎么说呢,实际上国外很多软件都分个人版、专业版之类的,比如VS.NET的个人版只有十几个$,BCBX的个人版是免费的。像数据库,SQL Server有桌面版和开发版,都是免费附带在开发工具内部的。很多软件有免费的教育版,只要你是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获得。
基本上,以学习为名的盗版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至于应用,说句实话,要想好用就该老老实实付钱,不想付钱完全可以用免费版本的替代品。
至于工作,那是公司的事情,个人是不用掏钱的
至于俺们的大学为什么没有联系厂商提供免费的教育版,这个问题么……,嘿嘿

但是就现在的情况来看,突然完全没有盗版也是不现实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尝试走一种正版+FS/OSS的路子。这才是王道。

BTW:广告ing~~~~~把上月吵闹的一些成果写了一篇《软件与中国古代史大历史观》。

每天一日–南京大屠杀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六十七周年纪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当时中国国民政府首都南京,开始了长达六个多星期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血腥大屠杀,同时,还大肆奸淫妇女,进行大规模的抢劫、焚烧和破坏。据不完全的统计,集体屠杀中国军民19万余人,零散杀害居民仅收埋的尸体就达15万多具,被屠杀总数达30万人以上。

最近小泉内阁正准备停止对华经援、修改对外防务政策,将中国纳入主要目标、谋求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每天一日

  今天是西安事变68周年的日子。

  又是一个与日本鬼子有关的日子。

  张学良将军虽然因此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并失去了人身自由,但他还是幸福的,因为他有赵一荻。

法律的空子

前几天两次碰到有人讨论关于传播AV的问题,正好前不久看到一则新闻《无锡一国企职员“黄片”传熟人 法院判有罪》,故此向他们提出警告,并引偶国庆期间八卦的法律话题给他们看:《嫖娼有理,AV有罪》和《再说司法解释》。

不过后来的偶们不可避免地探讨了一下如何钻该法律的空子。-_-|||

按照司法解释中,不以牟利为目的的传播,AV文件需要达到40个才够判三年以内有期。

则从技术角度上说:450K的RMVB格式约为3.3M/min。

如果用DVD刻录机来刻盘的话,以每盘一个文件算(不知道DVD有没有像FAT32那样的2G最大文件限制,先假设没有),则可以刻40盘,以每盘5G算,则共有200G,再换算成时间,就是约1034小时,换算成传统VCD盘就是约1034张。-_-|||

如果用硬盘,并且是NTFS文件系统,以主流的120G硬盘装一个文件来算的话,可以传播将近25000小时的内容。-_-|||

结论就是:这个法律以文件数量作为评判标准,实在太有空子可钻了。

补充,用BT当AV的要小心了,因为BT在下载的同时还在上传,不知道它同时传播给多少人了,基本上只要BT过一个AV就足够判刑的条件了。

警告:以上纯属技术探讨,切勿以身试法。

新闻八卦

前几天八卦了一下联想并购IBM PC事业部的事,今天看到这么一个说法:《联想收购IBM PC偷工减料 从12.5亿到17.5亿》,现在想来的确像是有意回避的。虽然当时我也提到了这个5亿$债务的事情,但却没有特别加以注意,看来这种回避很有效果。

在那个POST里,VCBEAR还提到了“华为前员工案件”,我于是上网找了一下。平时看新闻,我一般都是在“上海热线新闻版”,不过这里的局限也是很明显的,结果没有找到。只好去别的地方看看,而“新浪”在“奥运女排事件”后,我就很少去了,最后是在“搜狐新闻”里找到这一事件的全面报道。

正打算以后就改上搜狐看新闻时,却发现一个问题:居然这里的新闻链接,十个有七八个会碰到404错误,罢了,再换。于是乎就流窜到网易了。

发现这“网易新闻”倒是真不错,广东人的政治顾忌果然比较少一些,就如《南方周末》。特别是这个“今语丝”。

黄静一案事发已经快两年了,本来以为早已经不了了之了,难得网易居然一直在关注此事。自从孙志刚案开始,网络的力量就一直在影响着我们的司法制度。其间有刘涌,有苏秀文,还有就是黄静。有些人就不乐意了,说什么网络舆论妨碍了司法公正,其实正如《不能以审判独立之名拒绝舆论监督》所说,网络是在维护司法的公正,因为有太多暗地里的东东在真正妨碍着司法的公正。所以才有这个说法:《潇湘晨报:期待黄静案推动司法改革》,只有一个公开透明的司法环境才有可能保证司法公正。

当然官方对网络言论也是有态度的:《人民网:营造网上舆论强势》。殊不知只有事实才能造就这样的强势,要营造这样的强势,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人民公开所有可以并且应该向人民公开的内容。

BTW:《厦门鼓浪屿拟收“上岛费” 门票改制引争议》说鼓浪屿收费要延期实施了,偶希望它无限期延后。^O^

每天一日

今天是第一个国际反腐败日。

说到腐败,最近最轰动的莫过于前深圳罗湖公安分局局长安惠君了。没什么可说的。不过新华网的一条网友评论却有点意思:

[深水潭泥鳅]在男市长的床上死个女播音员,哦,那是个人问题!行政处理;在女局长的床上躺个男警员,特殊,那是腐败问题,法律解决。性别歧视?

个人认为并不全是性别歧视,更主要是职位歧视,毕竟一个是市长,一个是局长(还是分局的)。

也是一二·九运动69周年。

一年到头,有多少这样的日子,说中日关系“一衣带血”,实在毫不为过。

BTW:南京大屠杀67周年的纪念很快就要到了。

生命不可承受之郁闷–效颦篇

每天一到公司就习惯地刷一下SharpReader。结果一个标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听说《开发高手》停刊了》。

这下我可就郁闷了,十月中旬时刚有《开发高手》的编辑跟我约了一篇稿件准备发,没想到没等到杂志,倒等来这么个消息。sigh

tinyfool在那篇POST里链接了他的一篇旧文《生命不可承受之郁闷–投稿篇》,没想到偶居然跟他一样的遭遇。

正所谓:幸运的作者各有各的幸运,不幸的作者却总是相似的。-_-|||

八卦一下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事

早上一边刷牙一边听夏丹MM播新闻,隐约听见联想,IBM什么的,还以为联想被IBM收购了。

结果冲到电视前一看,居然是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

到了公司看了一下各方的详细报道,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回事:

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事业部,收购的业务为IBM全球的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全部业务,包括研发、采购。

据说按销售额计,IBM的PC事业部一年是110亿$,联想只有30亿$,这样一次蛇吞象的重大举动,不知道联想要多少时间才能消化。何况IBM之所要卖出PC事件部,是因为IBM的PC事业部在近十年来,年年亏损。联想买下的不只是这个事业部,还有约5亿美元的债务。

上午在群里讨论这个话题,IBM的台式机我们是没什么可能会用的,联想收了也就收了。但当听说包括IBM的Thinkpad NB部分也落到了联想手里,下场如何就是比较令人担心的了。

不过据说Thinkpad的商标和技术都将同时转让给联想,这样看来,联想更大的可能是想靠引进IBM的技术和管理来提高自身的水平。这样做肯定是对的,只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消化吸收;二是想法和实际行动可能存在差异。这只能拭目以待了。

我还想到了两年前,同样是IBM,把做了几十年的硬盘事业部卖给了日立,原因同样是因为亏损。日立这一收购大大提高了日立在硬盘存储设备领域的各方面水平。不过现在看来,日立在这一领域与原先IBM在这一领域所处的地位还是有差距的。

IBM通过这些甩卖,进一步明确了它要把高端企业应用服务作为主营业务。而联想看去这一次也要回到它的PC制造这个主营业务上来,前几年的所谓多元化发展好像都是输多赢少。

还是希望联想这次购并能达到一个较好的效果。

BTW:广告——《中华部落阁首届八卦式离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