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废存

(2006-10-11)

关于中医的话题,我说过很多次,大体上我是不太同意那些科学原教旨主义者的观点的。但是理由却与《卫生部:坚决反对取消中医的言论和做法》不同,更与这则新闻后面的评论不能苟同。

这回关于中医的混战大概是始于韩国人,他们要把源于中医的韩医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有据说有医学专家在搞签名活动,要求政府废除中医。其实我前两天的《奶粉广告》和《[言简意赅]老罗语录》本质上也是与中医的话题有关系的。

我之所以反对那些反中医者的观点,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方舟子类型的。不可否认我这位老乡在反对伪科学和学术打假方面的确有所贡献,但是在对于中医的问题上,他应该说还是太过于科学原教旨主义了——虽然他举的很多例子都是事实,并且的确都是伪科学,但是如果要以有限的案例来推翻整个中医系统,显然在逻辑上是有问题的,正如我们不能因为PPA等有限的案例来否定西医。

另一个是老罗类型的。其实不过是打着反中医的旗号在宣扬其政治主张罢了,没什么好说的,这种挟带私货的态度不是科学的态度,不说也罢。

关于方舟子观点存在的问题,请大家参考更为专业的区结成医生的书《当中医遇上西医》(见《科学地看中医问题》)。

我反对一味地崇古,但这并不表示就要把中医一棍子打死。在人类对人体的了解还没有达到对人造机器的了解程度前,中医未必不是一个更好的方向。

我始终认为人类还是需要对自然保留一份敬畏的

但我支持中医并不是要大家都去看中医,不要看西医。只有方舟子这样的科学原教旨主义者才会有这种极端的想法。生了病该看西医还是要看西医,毕竟西医在很多方面比中医先进得多。但是至少到目前为止,西医还不能完全取代中医,那么中医就有存在在价值。

现在中国的医药问题不只是中医的问题,而是整个医药卫生体制的问题。为什么美国的FDA更能让中国人民信任,这才是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推荐阅读:

和菜头《肯德鸭》——一篇调侃科学原教旨主义者的趣文。

和菜头《真正的遗产争夺战还没有开始》——这才是对韩医问题的正确态度,比如源于中药的青嵩素现在就成了西药。

和菜头《回亲爱的Krystian》——在写本文时看到这篇,差点不想写完本文,因为菜头所说的正是我要说的,而且他说得比我好。

暗河《如何为中医辩护?》——这位暗河MM也是一位医生。关于鲁迅与中医的问题我想补充一点:鲁迅因为父亲死于中医之手而对中医耿耿于怀,但是鲁迅本人却是死于西医之手。

科学地看中医问题—《当中医遇上西医》读书笔记

我最近在看一本买了很久的书《当中医遇上西医——历史与省思》,作者区结成是受过系统的西医教育的香港专业医务工作者。刚好最近关于中医的废存问题讨论很多,正好把这本书拿来谈谈。书中区医生对中西医的整个发展史作了一番回顾,并且对中医的几个方面从技术上作了分析,最后还以非典为例说明了他对中西医问题的省思,应该说是相当地专业而且客观全面。

其实不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其起源是一样的,都是巫术。但是由于东西方在文化背景和哲学观念上的差异,之后的几千年二者的发展方向相当的不同:

西医后来逐渐脱离宗教政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且西方的医学专家勇于突破种种禁区(比如解剖人体),发展起包括外科手术等新的治疗手段。在药物方面,也依托化学和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根本的变化。

中医同样也在发展,只不过中国的传统是对技术的轻视,所以中医的发展始终没有摆脱巫医的影子,直到清朝后期甚至民国时期,中医对人体的了解还是一片混沌——如鲁迅所说:(中国)固有的医书上的人身五脏图,真是草率错误到见不得人……他们只将肚子看作一个大口袋,里面装着莫名其妙的东西(《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而基于阴阳五行哲学的中医理论也是完全经不起现代科学的推敲。不过我个人认为还是中国“崇古”的传统文化观念在作祟,导致了中医的发展极为缓慢。

但是正因为中医其于与西医不同的哲学观,反而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比如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检查分析和治疗,这一点是西医所不具备的。而且按照区医生的说法,早在明代的时候,西方传教士把西医带到中国来以后,中医就开始了变革,比如修正古医书中的一些错误观点。而且这种变革一直都在进行中,我们不能说中医与西医不同就是不对的,要废掉。而且要废中医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比如上个世纪余岩所做的(参见《关于“取消中医”的一段民国往事》,该文所说的内容及文后的观点基本与《当中医遇上西医》的第4章相同)——当然余岩对中国的医学进步(特别是对传染病防治)还是做出过很大贡献的。

方舟子总喜欢拿那些用中医进行坑蒙拐骗的例子来说事,根本不是科学的态度。西医同样可以用来骗,类似的例子我已经说过很多了,最近的一个就是《奶粉广告》。

说完技术方面的,中医还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文化上的,一个是经验上的。这一点方舟子自己也是承认的

文化上的作用自不必说,经验上的作用则更值得一提。其实医不分中西,治病救人才是根本。而且中医中的一些用阴阳五行表达的经验刨去其中非科学部分后,其很多结论是与用科学方法研究后的结论是一致的:比如各部分脏器的各种病变的相互影响关系等。即使现在西医也一样通过对眼睛的检查来诊断肝脏疾病,这与中医中认为的肝与目同属一个脏腑系统的观点是一致的,中医一直以来都是这样检查的。

除了脏腑理论以外,经络理论其实也类似。经络理论虽然是古人在对人体了解不足时所提出的,错误在所难免,但它毕竟是对几千年经验的总结,其中存在很多有价值的内容。西医早年的放血疗治与此类似,只是比中医要愚昧得多。中医早就发现不需要对大血管下手,只要对小血管进行针刺即可达到类似的效果。而这种被中医放弃了千年的放血法,西医直到18世纪还在用。

方舟子用一句话概括地否定中医的经络理论:说针刺穴位的疗法只不过是通过神经起的作用。这一下就暴露了他的外行人真面目,这种说法早就被医学界证伪了,实际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只有部分情况可以用这种说法解释,更多的情况用神经刺激理论还不能解释。目前WHO已经认可了43种针刺疗法和20-30种针刺麻醉法,有近10种针刺疗法通过了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严格的“循证医学”检验——这正是方舟子所推崇的“循证医学”的检验。可见中医并非完全没有作用。

既然承认中医也有作为“医”的经验价值,那么如果因为中医中的玄学迷信被利用来骗钱就要废掉中医,那么应该废的东西就多了。这个问题与中医无关,只与政府相关监管部门有关。

在《说说“科学精神”》中还引用了关于中药的话题。我就不重复了,方舟子说话不够严密或者是有意误导,总是习惯把“部分中药”说成“中药”。中药的毒性我不说了,方舟子说得多了。那么西药呢?通过“循证医学”的方式检验过就没问题了吗?那么滥用抗生素导致的病菌抗药性的后果是谁造成的?还有那些抑制免疫反应的类固醇激素药物,对生命体的长期(指数以代计的长期)影响现在也还未必能够确定。因为方舟子所推崇的“循证医学”诞生还不到20年。

区医生在书中对非典的记录很有参考价值。中医的“辨证施治”(注意,是“辨证”,不是“辩证”)是一种完全不同于西医的方法论,是基于完全不同的哲学观。“循证医学”不过是医学的一个分支——当然现在是主流分支——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唯一的分支。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循证医学”已经因为方舟子之流的推动,渐渐成了医学界的专制者——排除一切异己——这恐怕不是“循证医学”创始人科克伦所愿意看到的吧。

其实不论你是否支持中医,都应该看看这本书,看看书后的一百多本参考文献,这才是真正的科学态度。方舟子的话固然可以参考,但是以一种不严谨不科学的态度来反“伪科学”,本身也是一种伪科学。

了解各方观点并作独立思考是更重要的事。相信看完本书的人,对于中医的废存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的看法,而不是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言简意赅]参考文献

为了思考中医的废存问题,我昨天临睡前特地把把区结成的《当中医遇上西医》后半部分大致翻看了一下。没想到这么一本十来万字的小书,后面居然附了一百多本参考文献。

这才是严谨的科学态度

对比一下方舟子。方舟子本来就不是医学专业人士,扯起来也都是些空谈,态度上就先差了一截。

参考文献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是会去查的。十多年前泡图书馆看计算机硬件细节方面的书时,经常就是这样,看了一本书后,再按它的参考文献去看相关的书。直到后来有一回在图书馆借到一本书,发现后面的参考文献大部分都看过了。后来就不怎么看这个方面的书了——虽然后来这个方面有很多发展,但因为已经改做软件,所以至今还是没有再怎么看。

[言简意赅]逻辑混乱

随风在我的《[言简意赅]老罗语录》后回复建议我“可以把这篇回给老罗”。

不过我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旁观他们的混战,我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犯的错误,而如果自己也陷进去,不过是增加自己犯错误的机会——因为与那一帮逻辑混乱的人没有什么好谈的

看看和菜头这个曾经思维多么有条理的人啊,这两天也因为这个中医的问题被他们搞到有点逻辑混乱了。

[言简意赅]老罗语录

看老罗这篇《给gojin兄的答复》,注意其中的第五点。

5.牛博没有不允许不同的声音(当然有底线,如果你像孔Q弟老师那样歌颂专制暴君肯定不行),所以支持中医的文章和回帖都没有被我们删除。但是即使删除了也谈不上什么专制,因为你可以到支持中医的地方去写。通常我们说专制政府不允许不同的声音指的是,它不让你写,写到哪里都不行,你自己弄个地方写也不行。

其实仔细看看,牛博的这种说法与专制没有本质的区别。它允许别人在别的地方说,其实仅仅是因为别的地方它管不着罢了。

奶粉广告

(2006-10-06)

最近经常可以看到同一品牌的几个奶粉广告。其中一个广告是说DHA有助于孩子的视力发育,并用了一张清晰一张模糊的图片作为对比,说明缺乏DHA的营养会使孩子的视力有这样的差别;另一个广告是说孩子戴着蓝色的墨镜看黄色的鸭子图片时呈现为绿色,于是在后来绿色颜料用完时,想到用黄色加蓝色调配出绿色来,试图说明喝含有胆碱成分的该奶粉会使孩子的记忆力更好。

但是在我看来,这两个广告有明显的欺骗性。

先说第一个广告。

首先婴儿的视力无法用普通的视力表方式进行测定,而用仪器测定通常会有较大的偏差——因为视力不仅仅是源于眼睛看到的,还有一部分是需要大脑的处理——再说婴儿的器官通常未完全发育,按成人的标准来衡量也是会有问题的。

其次,并没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可以证明那个DHA成分摄入量增加可以加快婴儿的视力发育。还有就是这种说法明显缺乏现代医学科学所需要的严谨性——做过多少试验(而且应该是双盲试验)?DHA的过量摄入是否有副作用?安全剂量是多少?

最后,如果记忆力够好的话,应该还记得N年前的“巨人脑黄金”吧,那个东东的主要成分就是DHA——传说中的深海鱼油提取物。看来这个DHA不但能补脑还能补视力,以后还不知道能补什么,简直就是仙丹嘛。

再看第二个广告,这个就更离谱了。

我手边没有合适的实验材料,但是基本的常识告诉我,用蓝色的眼镜看黄色的物体,绝不应该呈现出绿色来。这里的基本常识就是:加色合成法与减色合成法。

人眼识别色彩是通过视网膜上的三种感光细胞实现,而这三种感光细胞对应的光色分别是:红、绿、蓝。各种彩色的光在人眼看来,本质上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这就是所谓的加色合成法——由红、绿、蓝三原色光“加”在一起混合而成。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人眼能看到物体的颜色,是因为物体会反射这种颜色的光——当白色光(即三原色光的混合体)照到物体上时,物体只把它自己颜色对应的光线反射出来,其它的色光成分被吸收掉了——即从白色光中“减”去物体没有的颜色。所以这种情况叫做减色合成法。减色合成法的三原色为:红、黄、蓝(这是对于美术专业的说法,如果是更为严格的印刷专业则应该是:品红、黄、青)。

对比加色合成法的三原色和减色合成法的三原色就可以发现:品红会吸收白光的绿光,反射红蓝光;黄色会吸收白光中的蓝光,反射红绿光;青色会吸收白光中的红光,反射蓝绿光。所以用黄色与蓝色(青色)混合的颜料会吸收蓝光和红光,于是反射光就只剩下绿光,使物体呈现绿色。

好了,现在可以看出来,一个物体呈现黄色,是因为它把蓝光吸收掉了,反射出绿光和红光(黄色的物体等于是减去蓝色,即蓝色与黄色互为补色),而所谓的黄色光就是绿光与红光的合成(加色合成)。如果再加一个蓝色滤光镜来看这个黄色的物体的话,则又把组成黄色光的绿光和红光过滤掉了,理论上就没有光了——呈现黑色。

当然实际的情况会因为物体的黄色不够纯以及蓝色滤镜的过滤性不够,仍然会存在少量的光线通过,但由于各种偏差的不确定,这个光线的色彩并不一定,可能是黄色,可能是蓝色,当然也可能是绿色——但肯定不会是广告中那种明亮的绿色,最多不过是黑色中略微泛点绿。

这里就有两个问题了:一是透过蓝色墨镜看黄色物体不会呈现那样的绿色;二是即使通过某种滤镜的方式看到某种颜色也是因为加色合成法,而混合颜料的做法是减色合成法,两者的做法不但不同而且是相反的,前面的经验并不能成为后面想法的帮助。

不过这样的问题大多数人是看不出来的。披着科学外衣的忽悠,比迷信更具有迷惑性。

[言简意赅]我操……

我操中国电信全体官僚全家。是你们TMD逼我骂粗话的。

在家上网上得好好的,突然就给我断掉,重拨N次才拨上,然后首次浏览就出来TMD什么“星空极速”。

这TMD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帮BZ养的,耍流氓耍到这种地步。

我操!!!

补充:

关于星空极速的参考《cnBeta独家深度报道:关注星空极速的目标 – ‘占领用户桌面’》和《无耻的星空急速》。

名气顶个球

(2006-10-08)

放假结束,开始清点Bloglines里的未读更新——早上BL短时出现水管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很多人像我这样。

然后就看到曾颖的这篇《阿忆先生,你为什么将我的文章拿去当你的???》。文中说的那篇被抄袭的文章我很早就看过,还kuso过,只是当时也不知道作者是谁。

这个事件很快就有了结果:《阿忆先生针对文章的事的回复》。新浪做事一向有够恶心,阿忆的解释还算部分可以接受,不过把别人的文章转到自己的BLOG上却不注明“转载”也是说不过去的,更何况还对原文作了修改。

但是在这个事件中,不小心让我看到一件相当哭笑不得的事情:在曾颖前一篇文章的后面,有一个署名“人家”的网友说:

人家是北大教授,会抄你的吗?不要炒作自己!

这是什么逻辑?这是郭敬明们的逻辑!当年庄羽告郭敬明抄袭时,不也是有类似这样的说法吗?持这样的观点的人已经完全丧失了基本的是非观念,应该去学习一下什么叫“八荣八耻”。

我不知道北大教授有什么了不起的,至少这个什么阿忆我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倒是曾颖的杂文一向是很不错的。做粉丝的总是这样以自我为中心——当然,谁都曾经年少过。愿意围着自己的偶像傻转,那是他们的自由,但是不要以为——甚至要求——别人也这样做。

不要以为有了点小名就如何如何,没有了人品,名气顶个球。

[上周八卦]2006-10-08(其实都是节前的:P)

2006-9-30

2006-9-29

2006-9-28

2006-9-27

2006-9-26

2006-9-25

365Key-天天网摘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