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无线网标准

大概算是消息不太灵通人士了,我今天才看到这个贴子:《忍无可忍:一个老程序员看所谓的中国无线网标准》,为此特地用GOOGLE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

其实归根到底就是利字当头。中国加入WTO以后,关税壁垒被打破,以后就要靠非关税壁垒来保护国内企业了(当然国外也都是这么干的,比如通过反倾销来打击我们的机电产品出口,用更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来限制我们的农产品出口等)。这次我们采用的方法是技术标准,这在WTO中是允许的。

不可否认,原贴作者中所说的情况在IT业很常见,通过黑色手段利用政府牟利,进行不正当竞争。对于在国内厂商之间进行这种不正当竞争,我是反对的,它破坏了整个市场的环境。然而这一次针对的是国外厂商。

不要指责我用双重标准,所有的人或国家都是这样,对自己有利时用一套标准,对自己不利时用另一套标准,一切以利益为准。

DVD的专利事件刚过去没多久,谁能保证未来不会在WLAN上发生类似的事件?这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吧。

当然,对于国内厂商来说,这绝不是长久之计。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上及时赶上国外厂商,在未来的新技术领域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的话,最终还是会有被淘汰的一天。

壁垒只能挡住一时,不能挡住一世。鲧盗息壤以堵水,然而终于还是治水失败而死,众人分其尸而食之。

软件的永恒之道

今天这篇倒不完全是因为Alex。这两天看了一个片子《人体漫游》,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科教片,其中有一集《Brain Power》中为了说明为什么大量简单的脑细胞能够有形成如此复杂的大脑,用白蚁来举了个例子:工蚁的大脑是非常简单的,但大量的工蚁却能够建造出极为复杂的蚁巢来。

这里都表现出一种情况,那就是:整体大于局部的总和!

然而在国内的软件开发中,更常见的是:整体小于局部的总和,甚至小于局部的个体。

Alex在讨论坏的模式时说到:之所以会有坏的模式,就在于“专业化”。所有有活力的城市,都是由住在那里的人所建造的,当人们把建筑的权利交给建筑师时,人们就与其最基本的直觉失去联系,而建筑师同样会因此被自己的语言所禁锢。活力就消失了。

而之所以会有“专业化”,就是因为在人群中出现了“专业人士”,如果白蚁群中出现了这样的“专业白蚁”,估计蚁巢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然而软件业的做从业人员全都是“专业人士”,这就意味着,软件业的管理绝对会是对传统管理理论的一个巨大挑战!印度的做法是把这些“专业人士”降低化(或者说他们的个体技术水平本来就较低),以求得整体大于局部的效果。但是这种对印度来说合适的方法未必适用于中国。

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如何才能在不降低个体的情况下,提高整体?

软件与经济

前两天刚写了一篇关于软件与经济的随笔,结果今天找GIGIX的文章时看到这么一篇旧文:《知识产权真的很重要吗?》

看来这个问题其实是很明显的问题(要不然也不至于被我一个刚看了几天经济学的人看出来:P),只是觉得奇怪的是:

那么多专业经济学家都在干什么?难道他们都瞎了眼了吗?

如果说早年的版权(指文字与音乐等)在一定程度上的确曾经造就了繁荣。然而自从Gates引入软件版权以后,却似乎带来的垄断更多一些。这事至今算起来也有二十几年了,这二十几年来,就没有经济学家想过要研究一下软件行业的经济情况吗?

软件的永恒之道

我有一段时间曾经认为GoF的DP除了在做Framework时以外,用处不大,结果在DFW上碰到一个自称是李维弟弟的人的教诲。

后来我又认为:只有MVC这样的模式才能算是设计模式,而GoF的DP充其量只能算是编码模式。

然而在看了Christopher.Alexander的书以后,我才算有一点明白GoF了。Alex说:模式语言!不错,模式是一种语言,不论是MVC还是GoFDP,都是模式语言的不同层面(不论是“设计”模式还是“编码”模式)。而语言有一点很重要的就在于:它包括元素和规则两个方面。

两年前,GIGIX在《探寻软件的永恒之道》一文中说过:

正是因为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中国开发者对模式的了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如果把模式仅仅视为一种解决方案、或者一种反复出现的情况的总结,那么它顶多只对软件开发有一定的帮助或者指导意义;如果只把模式作为预先(up-front)设计的方案,它甚至会导致过分工程(over-engineering)。

所以我尝试去看Alex,去了解GoFDP的背景知识。现在我知道了,如果模式是一种语言,GoF的DP就是一本字典。一个人如果只是把一本《新华字典》全背下来,也是不可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的。

其实软件开发的模式语言存在于我们写的每一个程序的每一行代码中。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式语言,这是超越编程语言的一种思想,没有它,我们就不可能写出一行代码。

然而为什么有的人写的东东就是好,有的却不怎么样?Alex说:模式分为好的模式与坏的模式。GoF就是把最常用的好模式整理出来,编成这本字典供大家使用。然而,这里只有“元素”而已,更多的“规则”还需要在应用中不断地学习和体会。

 

职业灌水者

在某论坛看到一则垃圾广告贴,大意是:可以代客户在网上进行炒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论。

不得不寒啊,这年头,连灌水都能成为一种职业。

软件的永恒之道

在自然中,每一个有生命的生物,都是从种子或受精卵中生长起来的。那么什么才是诞生一个有活力的软件的种子呢?

也从某个角度上说,传说中所谓的企业文化应该算是一种种子吧。那什么是“企业文化”?老余说:“企业文化其实就是企业的创始人的价值观”,那些整天挂在嘴上的所谓“企业文化”,其实都只是口号而已,不是文化。

如我在《效颦篇:编程本质论》一文中所说的:

“一个普通的镖局招人,肯定是要有一定外家功夫的人,至于像段誉未学六脉神剑时那样,即使他有很强的内功,镖局也不会要的,因为不能打;但对于大的武林门派来说,要收门徒的话,却一般会挑选有潜质的人,而不在乎他能不能打。(BTW:就像从来没有哪个镖局能发展成为知名武林门派一样,我感觉国内现有的软件公司也不太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国际知名软件公司)”

而我们的软件公司恰恰都是缺乏“企业文化”的,因为一方面是缺乏真正有文化的企业创始人,另一方面当然也是历史不够长。文化绝不是今天编两句口号喊一喊,明天就能有的。

庆祝在伊拉克被扣中国人质获释

早上看新闻时听说七名中国人质已经于北京时间凌晨两点多获释了,真是好消息啊。

开始就觉得奇怪,中国又没有出兵伊拉克,为什么会抓中国人呢?现在看来大概是一场误会了。当然几位老乡(因为偶也是福建人的说^_^)不会外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让我想起那个著名的老鼠学狗叫的笑话:“学会一门外语是多么重要啊”

美军“正义”地把伊拉克人民从邪恶的萨达姆的水深火热的统治下解救出来已经一年多了。然而伊拉克的现状大家都看在眼里,老萨已经被抓了,他代表的民族–逊尼派穆斯林–倒没怎么样,长期受老萨欺压的什叶派穆斯林却跟美国人干起来了。

其实强行输出民主与强行输出革命没有什么不同,因为它们都是不受欢迎的。切·格瓦拉至少还有理想,美国的某些淫眼里只有利益而已。至于某些loosers……他们都已经是loosers了,就不说他们了。

软件与经济

昨天在看samuelson的《经济学》时,看到需求的替代效应部分时,忽然想到,即便是免费的Linux却还是难以撼动Windows的地位,也许有这方面的经济原因。–因为Linux不可以也不太可能做到和Windows高度兼容,这样的话,即使是免费的,它也有替代成本,这个成本就等效于是Linux的价格,而Windows的价格只要低于这个价格,Linux就很难进入Windows的市场。

在软件领域,专利保护已经越来越成为垄断的保护伞,它有效地阻断了“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比如流媒体格式,RealNetwork有自己的专利格式RM/RMVB,MS也有自己的专利格式WMA/WMV/ASF等,这样如果别的竞争对手要进入这个市场,除非自己提新的格式,无形中提高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即前面所说的替代成本),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叫技术壁垒。垄断的格局自然产生。

不可否认,对技术创新者来说,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在丰厚的利益驱使下,会吸引大量的人力和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可以使整个社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由于专利的保护,迫使后来者都要从头开始,导致了后来者的竞争成本较高,实际上限制了竞争。其次,出现了许多的重复,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还有就是最重要的:提高了最终消费者的支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要如何在创新与垄断之间取得一个平衡?

软件的永恒之道

有活力的软件应该是自然的,而所有自然的东西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而不是别人用一个个细胞砌起来的,软件也是一样。

作家莫言说过,他成了小说的奴隶–不是他在写小说,而是小说本身在推动着他往下写。软件也是一样。

一个好的软件,一旦有了活力,它就不再受到开发者的控制,而是开发者受到软件的控制。所以IBM把Visual Age for JAVA开源出来后的Eclipse更加有活力了。

也许我们根本不用为DELPHI的未来担心,它绝对是一个有活力的软件,只要它不被扼杀,一定会自己生长下去,不管是BORLAND做的还是MS做的,不管是叫DELPHI还是叫B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