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看samuelson的《经济学》时,看到需求的替代效应部分时,忽然想到,即便是免费的Linux却还是难以撼动Windows的地位,也许有这方面的经济原因。–因为Linux不可以也不太可能做到和Windows高度兼容,这样的话,即使是免费的,它也有替代成本,这个成本就等效于是Linux的价格,而Windows的价格只要低于这个价格,Linux就很难进入Windows的市场。
在软件领域,专利保护已经越来越成为垄断的保护伞,它有效地阻断了“看不见的手”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比如流媒体格式,RealNetwork有自己的专利格式RM/RMVB,MS也有自己的专利格式WMA/WMV/ASF等,这样如果别的竞争对手要进入这个市场,除非自己提新的格式,无形中提高了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即前面所说的替代成本),从而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或者叫技术壁垒。垄断的格局自然产生。
不可否认,对技术创新者来说,他们应该得到应有的报酬,在丰厚的利益驱使下,会吸引大量的人力和资本进入创新领域,可以使整个社会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但同时由于专利的保护,迫使后来者都要从头开始,导致了后来者的竞争成本较高,实际上限制了竞争。其次,出现了许多的重复,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还有就是最重要的:提高了最终消费者的支出,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也许是时候考虑一下:要如何在创新与垄断之间取得一个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