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的争论中,Danny.方指出六度理论仅仅是理论上,没有实际意义。但是这次的《小强历险记》事件让我发现六度理论在理论上也不够完备。
很简单一点,每个人对其每个朋友的信任程度是不一样的,不仿用一个假设的“信任指数”来衡量。为了简化问题的复杂度,假设一个人对其每个朋友的信任指数都是1,那么对于其朋友的朋友,这一指数就可能只有0.5,而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就很可能为0了。三度都没有超过,那么六度就更是没有意义的。
据说在现实中,一个人能够维持的朋友关系不超过150人,所以以前的MSN有一个限制就是只能添加150个好友。但是现在这一限制被取消了,原因也是很明显的,因为MS犯了一个错误:它简单地把现实中的情况搬到网上,这是行不通的。
因为在现实中要维持一个朋友关系,必不可少的是要在适当的时间间隔里见见面什么的,而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所以维持朋友关系的人数也很有限。但是网络技术大大扩展了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空间,IM之类的工具便人际交往成本变得很低,一般人都可以在IM上同时与几个甚至十几个人交流,所以朋友圈必然要扩大很多。
当然,与此相应的就是网上的朋友间信任度必然低于现实中朋友的信任度——指普遍意义上的,不考虑特例。假设网友的信任指数为0.5的话,网友的网友信任指数可能就是0了,除非它也成了你的网友。
除此之外,还必须注意到信任指数不是固定,它会根据人际关系的发展而有相应的变化,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下降容易上升难,往往只要一件事情就足以让它降为0。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使得这种信任关系更加脆弱。
还有就是信任指数的相互影响。比如前面举例中说到,假设朋友的信任指数为1,则朋友的朋友为0.5,其中的这个0.5便是从朋友那里“继承”过来的。而如果这个朋友的朋友做了什么对不起你的事,他的指数降为0的同时,同样会影响到那个朋友,比如从1降到0.7。同样,朋友的信任指数变化了,同样也会影响到朋友的朋友。
《小强历险记》事件就是这样的,对于那帮人来说,我与他们每个人都不认识,也谈不上什么信任,信任指数很低。但是因为这次的事情参与的人数很多,累积起来的信任指数就比较高了,所以我才会不遗余力地向别人推荐这个片子。可是现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论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其中的哪一个或几个人,但对于这一群体的信用损害是显而易见的。
而造成这一切的,就是三表那位“万众传媒”的朋友。对于这一事件,Chiu Yung说得更简单:《朋友的朋友不可信》。
ARI担心365kit会发生5460那样的事。的确,用户的信任会是365kit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障碍。现在365kit的大部分用户应该都还是基于对相关人员(刘韧、火炬、Tinyfool等)的信任,但是如上面所说,即使是三度的信任关系也是很难达到的,所以365kit要扩大信任范围是相当困难的事。
网络中的虚名是脆弱的,需要比现实中更加地爱惜。而基于这种脆弱关系的SNS,也注定将会是步履艰难。
BTW:貌似三表还颇为委屈,但正如丁勇所说,当初他怎么不断喝一声呢?还是辛曝露一针见血地指出,利益面前的情况就是这么赤裸裸。其实我还是觉得他们开始时并没有想这么多,但是当《小强》吸引了足够多的眼球之后,其商业价值浮现出来,就很难让人无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