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人撰文抨击中国坚持人民币不升值的政策,导致国内最近的通货膨胀。而且这个帖子还流传得很快:《 美国人对付人民币不升值的办法!》。此帖有一个更加醒目的标题《人民币大贬值!30元一碗面为期不远!》
我前几天看到后,特地回家预习了一下宏观经济学。
文中说到:人民币的固定汇率政策导致了对外升值,对内贬值。这是没错。但该文作者有危言耸听的嫌疑。特别是其中第二点关于通胀的说明。发生通胀的原因有很多,文中说到的需求过热就是一个。扩大印钞并不是通胀唯一的理由。
不过需求过热根源也的确在于固定汇率。
事情要从很久很久以前……STOP,不是很久以前,就是今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从伊拉克战争前的每桶约24美元直线上涨到现在已经突破每桶50美元的大关。
而石油作为一种基础资源,它的价格上涨将直接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使得以美元计的物价上涨,即美元相当于贬值了。
由于人民币目前还是采取了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即保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8.27左右小幅波动。则相当于人民币也跟着被贬值了。但实际上,在几个月前国内还没有任何通胀的迹象,以人民币计的物价并没有上涨,所以人民币面临着升值压力,即所谓的人民币被低估了。
这就意味着,从中国进口商品的价格会更低。因此中国出口增加了,美元流入了,外汇储备增加了。
表面上看是很好,但是由于出口的过量增加,必然导致国内的需求不能满足。最近宏观调控在控制钢铁/电解铝,就是因为它们的需求过热,所以各地才会争着要上马这些项目,只是那些地方官员根本就只顾眼前的地方利益,不明白中央的意图。
需求过热直接导致物价上涨,人民币就开始跟着美元一起贬值下来。(具体变化过程参见原文中的杯子例子)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上调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即所谓的人民币升值),以摆脱美元贬值的影响。但同时带来的影响就是出口会减少,这就看中央如何选择了。当然,站在美国的立场上,肯定是希望人民币升值的,这样才能有利于促进美国国内的产生,减轻进口压力。
其实在大体上,我的看法跟那个作者是一样的:国内最近的通胀的确跟固定汇率有一定关系。但我不同意他说的这是因为央行扩大货币发行量造成的。
相反的,央行最近的政策都是在缩减货币量。
4月25日,央行宣布法定准备金率从7%上调到7.5%。
准备金:为了保障储户的利益,商业银行不可以把储户存进来的钱全部拿去放贷,必须留一部分,以备储户在需要取钱时,有钱可取,这笔预留的部分就叫做准备金。准备金在储蓄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就叫做准备金率。为安全起见,商业银行必须按照规定的准备金率,将相应的准备金交到央行,以防商业银行为了利益冒险将准备金也贷出去。
借助于银行的信贷机制,市场上流通的资本将高于央行实际发行的钞票。举例来说就是:假设央行发行了100块钱,则它的所有者可以把钱存入银行,然后银行从中保留一部分准备金后,把剩下的全部贷出,而贷款者又可以把钱存入银行,银行又可以贷出……如此反复,最后所有实际的货币都变成准备金,而流通资本却远比这要多(每转存一次,就翻一倍并减去准备金)。
货币乘数:按上面的说法,当全部的实际货币都转为准备金时,市场流通资本达到最大,其总额等于实际货币*(准备金率的倒数),所以把准备金率的倒数称为货币乘数。
也就是说,假设央行发行了10万亿的钞票,以原来7%的准备金率计算,市面上流通的资本就是:142.857万亿。而当准备金率上调到7.5%以后,则流通资本将减少到:133.333万亿。净减少:9.524万亿。所以说,原文所说的央行扩大印钞纯属无稽之谈。
采取这种紧缩策略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控制国内需求,以减轻通胀压力。当然它的效果也是很明显的:消息一出,股市应声下跌~~~~~because~~~~以商业银行存款总额为20万亿计,上调0.5个百分点就意味着要向央行多交约1000亿,虽然这比起那减少的9万多亿总资本来说不算多,但它可是直接抽走的现钱啊,股市的资金面一下紧这么多,不跌才怪。
市面上的钱少了,需求自然也就被迫压缩,通胀于是得到一时的缓解。
只是没想到这油价一直没有下来,所以通胀最终还是起来了。
于是10月27日,央行宣布加息0.27个百分点。
加息的作用就很好理解了:加息可以增加储蓄,减少信贷投资。它同样是减少了流通资本,实际上压缩了需求。
而作为投资项目之一的房地产,同样在被压缩之列,这从最近股市上房地产板块在加息后普跌就可以看出来。
不过,不得不承认的是,文中所指出那些宏观调控的问题的确存在。简单的说:上面两项收紧措施在固定汇率下,将好处平分给了内外资,但付出的代价却只能由内资承担。
最后就是,我相信人民币汇率绝不可能牢不可破,唯一的问题是什么时候升和升多少。
BTW:俺又8素拿国家发改委的工资,研究介些干什么。-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