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摘短评

2005-4-22

2005-4-21

  • 人力资源总监自曝家丑:我是这样剥削毕业生的 #
    核心提示:“就业市场的水到底有多深,也许比你想象的还要深”。这是记者在与胡军(化名)交谈之后的感触,用“触目惊心,难以置信”来形容,一点儿也不为过。
  • 俄罗斯变卦 天然气开发无望 我能源进口陷尴尬 #
    俄罗斯人真精明啊,刚打压完日本,又打压中国。
    然而,对于中国来说,该方案的潜台词是,暂时无望开发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位于东西伯利亚的科维克金凝析气田,并将按照俄罗斯的意愿转而去远东的萨哈林岛碰碰运气。
  • 独生子女进入婚育年龄 中国家庭结构将重新洗牌 #
    若干年后,人们将不再有表亲,不再有姑叔姨舅,更让人担心的是,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兄弟姐妹,家庭细胞随之解体。与此同时,社会急剧老年化,而独生子女赡养负担的加重,则将直接考验中国即使是10年后都仍然很不健全的社会福利体系。
  • ‘人大代表撞死老汉’追踪 辩护律师透露侯建军近况 #
    sigh~~~
  • [社会记录]人大代表撞人致死案 #
    328事件的出现令人发指,必须举一反三,采取相应的措施,近期要开一次主任会议,一是要强化对人大代表的教育培训,二是对今后代表的构成条件民主产生的办法做充分调查。说实话,看到这新闻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因为法庭没有开庭,咱们不能情绪用事,免得媒体影响司法判决。不过,有些事情真的很让人难以平静,我不希望我的情绪引出什么不理性的判决,但我希望,我的不平静,能告诉那些代表着人民的人们,“人民代表”这四个字的份量。

365Key-天天网摘自动生成

偶要吸取教训:看完再评论

去年的时候,因为对罗伯特·清崎的观点不能苟同,所以公开表示我不会去看他的书,招来RLK的连番回应。本来他推祟是他的事,我不看是我的事,这事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两天空中猎手无意中提起他也在看清崎书,于是这趟混水又起来了

但是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因为我没有看过清崎的书,所以肯定会是谈得越多,错得越多。不过RLK也不用再多说,你再说我也不会接受清崎的观点,除非你能在两三年里通过清崎的方法得到五十万(扣除通货膨胀)的净资产,用事实来证明,这个标准不算高吧。不要拿别人的案例,用你自己的事实来说话。别人的案例我也有:我有一个朋友四年前也是非常推祟清崎,并且也搞过几次投资,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原因无非是中国特有的“潜规则”。正如令狐所说,这种“不保险”与“风险”无关,“潜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少数既得利益阶层手中,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风险这回事。

这不是“因噎废食”,这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书上说的与事实不同时,我选择相信事实。所以在RLK拿出自己的事实证明前,我不想再多说,免得出错。

跑题乐,其实我想说的是类似的另一件事。

老方在看到华西楼自称向钱穆学习中国历史时,转了一篇余杰的文章来批钱穆,虽然在那里的回复里已经有很多人表示了对余杰的不同意见,我还是要再罗嗦几句(不罗嗦就没有BLOG可写乐)。BTW一下,老方在其中说到老毛是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提到钱穆,但我GOOGLE了一下该文来看,发现没有,而是在与该文一起发表的另一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提到:……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

虽然这个余杰有时说话也貌似有点道理,可惜我一向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比如这篇批钱穆的文章,就是跟偶犯一样的错误:我仅凭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对清崎观点的了解,就对他加以评论;余杰对钱穆同样如此,如果不说他更为恶劣的话。

在那篇文章里,余杰只是看了钱穆的一本《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便开始这样长篇大论地批判了起来。而且很不幸地可以看出:他所批判的只是他自己对该书的理解而已。还好他还有自知之明:与钱穆先生比历史知识,我确有班门弄斧的惶恐

然后开始找一些八卦来攻击钱穆的所谓“人品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品不好的人写的书不能看。但是个人的政治信仰我想是不能算到“人品”的评价指标中吧,毕竟“人品”这个概念本来就跟评价者自己的政治立场相关的。这时,二分法的帽子就能很好地派上用场了。这样说来,按余杰的观点,要打倒的就不止是钱穆一个了,这果然成了如那位无名氏朋友所说的:“文革余孽”。

毕竟你余杰大小也算是个文人,真要批,就应该要从学术角度上批。像小雪堂所说,把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至少是《国史大纲》看完再批,免得找骂。

钱穆的那些代表作我也没看过,不敢乱讲,不过华新民这篇《聊聊钱穆》大概可以算是一个参考吧。

其实余杰还有很多可以批斗的对象,比如周作人、冯友兰、郭沫若……之类,不过别忘记批之前先把他们的代表作看一下,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原道》之类。像我这种闲杂人等也就只能看看通俗的版本《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国史新论》(钱穆)了, 这是不够的,不敢妄谈。

这些“御用知识分子”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已啊。

网摘短评

先娱乐一下:看看哪个明星的脸最不对称
偶然发现的,昨天大家伙还合力把高论的脸也拿来如此处理了一番,有意者请自行联系当事人索要相关图片。

财经:还是国企好啊–告诉你一个真实的上海薪水概念
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在某些国企里,共产主义早已经实现。不过也发现当外企老板真爽,貌似它们在本国不止劳动力成本高,还要缴交高额税收及员工保险,跑到像中国这样的地方成了外企以后就除了工资以外什么都不用交,工资还比本国低,真爽。NND,以后偶也到第三世界国家开公司当外企老总去。

历史:现在的天安门居然是35年前重建的
那真是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不过也是个严重BT的时代啊。

社会:“闪婚”是一种道德缺失///专家认为应该三思而后行
又见砖家啊。貌似他们经常就只会提出这类没有营养的意见,为什么不去关注一下出现“闪婚”的原因?在这个节奏紧张压力巨大的时代里,哪里有时间慢慢花前月下。为什么不关注一下离婚率高的正面意义?这说明现代女性比以前具有更好的独立性,从前离婚率低中隐含的家庭暴力问题怎么不说?

社会:福利院切除两智障少女子宫 医生称类似手术常见
福利院只想到月经会带来麻烦,医院只想到手术有钱赚,只是他们好像都没有把那些女孩子当人看。

文化:老年人谈起黄昏恋-中国文化被西方文化毁灭殆尽
危言耸听的仍然是传说中的砖家。文化的强势首先必须是国家的强势,否则只能是空谈。再说儒家文化中也并非都是好东西,真要说中国传统文化就不应该只谈儒家,而是诸子百家。该唱完的老调子,还是趁早唱完的好。

停还是不停,这是个问题

闲言馆/hibernator的一篇《blog为什么是不能停掉的》引来了谢朝晔的《关于停掉blog》。让我想起华西楼的一系列关于《博客死法》的Posts。

从某个角度上说,BLOG是属于BLOGGER自己的,所谓“我的地盘我作主”。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说,BLOG不只属于BLOGGER自己,至少还有部分是属于BLOG的所有读者。如果一个BLOG完全没有读者,那就会像华西楼所说的《博客死法:孤独透顶死》了。从这个意义上说,hibernator认为作为一名BLOGGGER,特别是像他这样拥有相当一部分固定读者的BLOGGER,尊重读者的意见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所以我不是很赞同谢朝晔的观点,木子美未必是个不负责任的BLOGGER,她只是对她的读者的负责任罢了。没有谁能够对所有人负责任,超人伟人强人也不例外。每一位BLOGGER眼里都有他/她对BLOG的定义,以及他/她BLOGGING的目的。

但是正如hibernator所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BLOGGING恰恰是一件很费事的事情,所以BLOG还是会死的,而且会有各种各样的死法。比如华西楼自己就已经长期告别了,还有本帮的逊位帮主……这还没算上暂时告别的老方等。

所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作为一名BLOGGER,有可能的话,当然是应该尽可能对读者们负责,虽然这纯属义务。但是如果真是条件所限,不能再BLOGGING,读者们也要谅解。

这就是BLOGGER们BLOGGING的BLOG。

你的五年计划是什么?

前几天,516搞了一次题为《2010,你的我的2046》的小规模调查。

前天他在MSN上问我:

–作个小圈子的个人访问好好考虑一下再回答,好伐五年后,2010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过去了你希望那时候自己的生活状态,工作,心态,精神方面是怎么样的?

我感觉很意外,因为我发现偶居然几乎从来就没有考虑过这样的问题,所以后来也就没有正经回答他,自然也就不在他的那个榜上乐,有点遗憾。

这的确是一个值得认真考虑的问题。

想想五年前的我是怎么样的呢?

那时的生活状态比现在差得多,收入也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还欠着一两万的债,连电脑也买不起,买的书也多是地摊上的盗版,一个月上网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但至少那时还年轻,对什么都充满希望,还保留着每周去图书馆的习惯,每个月至少写一两封纸质的信。

现在的生活状态要好得多,收入比五年前多了三倍,但还是欠着一二十万的债,有不止一台电脑,买了一堆的书看都看不过来,一天上网时间超过十个小时。但是现在老了,也早已经不去图书馆看书了,RSS订阅每天都会把洪水一般的信息推过来,想要知道什么只要问问Google就行了,经常连E-mail都懒得写。

要不是现在有BLOG,好像还真是乏善可陈。

再来看五年后吧,那时偶就真的已经步入中年老男人的行列了。上有老,下有小(如果有的话),到处都要花钱,一屁股债还还不完,工作上又面临着长江后流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压力。我还能指望什么呢?

–跟现在差不多

这个随口作出的回答也许就是最接近真实的答案。

希望那时偶还有可能继续BLOG。

《===========八卦的分割线==============》

那么,亲爱的们,你们的五年计划是什么呢?^O^

收藏的语录

题记:最大的失败是教育的失败—-邓小平

《==========BT的分割线===========》

昨天在QQ群里,不知道谁谈起了几个清华的BT,高论语出惊人:

BT=Born in Tsinghua

偶立即收入偶的MSNID,没想到帮主格格更强:

BT=Born to Three P

在改MSNID前先收藏,以免以后忘记乐。^O^

网摘短评

长篇大论的东东写起来费事,看着也累,还是改革一下吧。

先插播广告:“MBlogger阁主‘月度’评选活动”
欢迎大家踊跃参加。

最新消息:连战将于4月26日-5月3日来大陆与胡总会面
貌似……国共再度合作前景一片光明。只是现在的国民党是在野党了。

旧闻:Yahoo台湾拍卖分舵公告禁止自行刻录FreeSoftware/OpenSourceSoftware出卖
FS/OSS也是有License的。看来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GPL也是一种License。

教育:别让科技馆太“寂寞”
一方面是科学备受冷遇,另一方面则是伪科学的盛行。今年是世界物理年,有点悲哀。

教育:八股还是人文
也许的确是有八股总比两个都不行的要好。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学生都上网来写BLOG吧。^O^

辩论:抵制日货–嘟嘟舌战群儒
个人认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前几看了一篇关于博弈论的文章,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一报还一报”是最佳策略。但抵制日货和支持国货是两回事,必须分清。国货精品是当然要支持,但是像爱扑太克或新天下这样的还是算了吧。

话题:“网络”让“情绪”不可收拾?
看来头头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了。只是头头们难道不知道,没有一定的基础,这情绪起得来吗?如果一些事情都透明化了,还会有什么谣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