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技术比较安全,先发个旧文。
发于CSDN BLOG《在Ubuntu下安装SAP GUI碰到的一个笨问题》。
猛禽的归档8挂
谈技术比较安全,先发个旧文。
发于CSDN BLOG《在Ubuntu下安装SAP GUI碰到的一个笨问题》。
上周珞璃发了这个《文化部建统一KTV曲库系统 防止不健康歌曲进入》消息给我看时,我首先就想到:有人要发财了。
当天晚上就在《环球第一财经》看到相关的详细报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这事是由北京某公司全权负责,而这个某公司与文化部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嘿嘿。咱怎么说也在软件业混了十几年,就这点小把戏还真没什么好说的,类似的事情早已经看过无数。只是一般这类事情多是地方部门所为,而这帮家伙的胃口还真不小,全国的KTV通吃啊。
至于什么版权,什么健康,不过是幌子而已。
健不健康暂且不说,就版权问题而言,早就已经有第三方的商业版权管理公司在做唱片公司与KTV公司之间的协调业务了。
行政垄断才是中国目前垄断问题的最大毒瘤,可惜即将颁布的反垄断法是将行政垄断排除在外的……
早上看了一段《马斌读报》,其中说到前不久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说:不能将商品房价格直接纳入CPI指数。理由是:购买商品房属于投资。结果引来一片哗然,各报纸都在批评这事。我不知道那些财经记者是真不懂还是装傻。
单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不动产投资本来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行为,反而是我们一般认为的炒股(IPO等除外)等投资行为在经济学意义上并不属于投资。但节目里提到的媒体无一例外地将这一说法解读为:
国统局把所有购房行为认定为一般意义上的投资。
CPI作为衡量通货膨胀的工具,其结构组成自然有它的道理,简单地将房价纳入是不对的,即使是用于自住,住房也仍然不同于一般消费品。CPI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的概念,其涵义不应该被无限扩大。同样,作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也应该在其应在的范畴内讨论。
这些媒体从业人员还是应该补一点常识,不要用自己的误读去误导别人。
2006-7-21
2006-7-20
2006-7-19
2006-7-18
2006-7-17
2006-7-16
鲁迅先生在八十年前说过:“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记念刘和珍君》)
七月十六日上午,作家廖祖笙写下了一篇BLOG《严禁尸体买卖促人深思和感伤》。当天下午,他的独生子廖梦君就在学校里被人残忍地杀害了。即便是因为学校乱收费问题而有一些过节,甚至说有更大的过节,也不能以生命为代价来解决,更何况它们怎么能对一个孩子下手。
这哪里是什么和谐社会,简直就是黑社会。
看看这个所谓的“统一宣传口径”,它们甚至还不如黑社会。至少黑社会还敢做敢当。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也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
周末谈点技术。
发于CSDN BLOG《在Xubuntu下跑SAP GUI》。
(2006-07-17)
昨天看了“第一财经”的《经济观察》,才知道鱼腥草注射液等七种中药制剂已经被国家药监局暂时禁用了,因为这一两年发生了多起药物过敏情况,其中几起甚至致人死亡。
我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谈中药的话题,只记得我曾经说过我碰到过这种过敏反应,才吊了十分之一瓶就感觉脖子抽肋,赶紧停了并报告医生。不过那事已经过去四年了,现在药监局才有反应,未免有点迟钝。
按节目里的说法,鱼腥草注射液是一种疗效很好的药剂,号称“中药抗生素”。它不但具有一般西药的杀菌作用,还有搞病毒和调节免疫的功能。所以国内用药量很大,因为很多药厂都在生产。这直接导致了产品的良莠不齐,据说这些不良反应的药剂很可能是因为产品生产不规范所致。
坦白说,我不能认可这种说法。因为节目中也说了,至今还不了解导致这些不良反应的机理,凭什么说是生产不规范?更重要的一点是,节目里也说,目前国家的规范本身就很粗糙,其中只规定了一种叫甲基正壬酮的成分含量,对其它成分并无规定。
另一方面,我也不认为这个案例可以证明中药不如西药科学。正如我曾经说过的,我们对人体的了解还太少,西药的化学方法虽然可以让我们对药物的成份有清楚的了解,但对于治病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同一种成分同样的剂量,用在不同的人身上,效果会有所不同。甚至在不同的时间用在同一个人身上的效果也会不同——比如可能受情绪或其它精神因素的影响。
其实我对鱼腥草还是比较熟悉的,小时候感冒什么的,母亲就在田间地头采几把鱼腥草回来,用水煎了给我喝。不知道为什么会对注射液过敏,也可能是长大以后体质变了。
对于中药来说,还有一个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那就是原材料的问题。因为没有办法像西药那样测定每种化学成分,虽然都是以鱼腥草为原料,但是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土壤、不同光照、不同的种植方法……长出来的草多少有些不同。所以产品的一致性肯定会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节目中提到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引入中药制造,那就是色谱指纹图谱。我觉得这种方法的使用将在很大程度上改进目前中药存在的一些问题。就是应该像这样引入更多的科学技术,来打造现代中药。
Blog Tags: 中药鱼腥草
最近一个叫做 *.coz.in 的网站经常到 mblogger.cn 来散发 spam comments,烦S了。
mblogger.cn 提供的唯一的anti-spam手段就是用户名关键字过滤。我试了半天才总算知道怎么用:
在“管理-选项-配置”里找到“禁止某人发送评论”,在其中输入:
%coz.in%
即可过滤此人的spam回复。
但是这个功能还是太弱了一点。唉,总比没有强。
还真不希望 mblogger.cn 成为第二个敏思。
20:30更新:丫的居然这么快就改变方法了,只要用不同的用户名就可以绕过mblogger.cn这个简单的anti-spam功能。
我不得不用了一堆关键字过滤把几乎所有含有英文的名字都过滤掉了。如果你留言失败,麻烦改用中文名,给大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纯属mblogger.cn造成,请见谅。
另,874 spammers一万遍,及874 mblogger.cn。
(2006-07-15)
在《中国的警察太少了吗?》中,zbluecn善意地提醒我莫谈国事。这个……我也没谈什么国事嘛,难道不小心带球出界了?看来以后还是要学习打打擦边球比较好。
刚才看了一段小崔的《电影传奇》,讲的是一部叫做《枯木逢春》的老电影。其中讲到了关于导演郑君里和女配角上官云珠在电影界的个人经历,这让我觉得小崔真是打擦边球的高手。郑君里和上官云珠都是30年代上海演艺界的明星级人物,但是到拍《枯木逢春》时,已经是“新中国”时代了,谈论这样的人物,呵呵……
不过这种事情需要相当的功力,慢慢修炼吧。
(2006-07-18)
这几天在FT中文网上,关于中产阶级的话题讨论得不亦乐乎:
《“我怎么能算中产?”》
《中国“中产阶级”是伪命题》
《中国有中产但无阶层》
一些读者来信纠缠于“中产阶级”、“中层阶级”或是“白领”什么的概念不放,我觉得这没什么意义,其实大家都知道,这里讨论的就是所谓的“middle class”。
那么中国到底有没有“middle class”?说有也有,说没有也没有。
如果简单地以收入为标准来衡量,不论这个标准是怎么样的,总能划出一部分人算是“middle class”。不过这些被算作“middle class”的人自己却未必会这么认为。
特别是看了这篇《抓住中国中产阶层的商机》,我实在不明白麦肯锡怎么会这么乐观,他们凭什么认为在未来五年里,lower middle class的增长幅度能够远远超过过去二十年的积累增长?我始终觉得中国目前的不可持续增长模式正在经历瓶颈期。
这种脱离实际的理论分析实在是太不靠谱了。
不可否认,从宏观上看,中国人最近几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我们同样要看到,也是在这几年里,城镇居民的人均必要支出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除了医疗、教育、住房这三坐大山以外,老龄化也是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对新城市人来说,他们的父辈都还在没有社会保障的农村。
而最最关键的一点还在于:这些所谓的“middleclass”对未来的缺乏信心,对可能发生的不确定因素的担心,使得他们不可能像发达国的中产阶级那样,真正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成为社会的稳定因素,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而且一旦社会经济状况恶化,他们反而会成为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这中国middle class与发达国家中产阶级的不同所在,也是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不同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