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话题引出了一个关于炒作的问题。
人都是有好奇心的,所以越是被禁的东西,就越是有人想试试看看。古往今来,无不如此。比如毒品。
对于书来说,被禁的理由一直就只有两个:政治和色情。比如昨天说的那十五部,还有从前的《废都》《上海宝贝》等等。印象很深的便是《上海宝贝》,当时被禁的消息刚发布,厦门各大书店都不卖了,我好不容易在一条小路上的一家小书店里淘到,老板得意地说,最近来他这里买书的几乎都买了这本书,禁令是最好的广告方式之一。
后来看过以后觉得,这书其实根本不怎么样,然而这次“炒作”无疑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回头再来看吴思的这本《潜规则》,我刚才搜索了一下,不但在当当上买不到,别的网上书店也买不到,后来在某些读者评论中有人说这本书被禁了。如此低调的封禁显然不能算是炒作了,而是真的被禁了。
在看了此书一半的篇幅后,我不得不承认,这种书是一定要禁的,不禁的话肯定是会:头头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仅举一例说明:在“皇上也是冤大头”一章中,文官集团组成的利益共同体为了保护自己的共同利益,对皇上进行信息屏蔽。所以对于百姓来说,很多时候拦轿告状击鼓鸣冤是唯一的道路,甚至不惜冒着滚钉板的巨大痛苦一直告到刑部。用现在的话来说,这些都是所谓的“越级上访”,是一定要严厉打击的。这些上访者也真是有点笨,难道不知道现在已经没有皇上这个冤大头了吗?(当然现在有现在的冤大头,但是偶8能说,说了偶就成了冤大头乐)
看看,这样的书能不被禁吗?不过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这本吴思编的书,其主要内容便是吴思的两本书《潜规则》和《血酬定律》。趁现在还没被禁,大家欲购从速。貌似现在是我在炒作了。
所谓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无非是潜规则的与时俱进。对新时代的冤大头进行信息屏蔽罢了—-事实上,就是不屏蔽也不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
如鲁迅所说,中国人只有两种生活状态:做奴隶和想做奴隶而不得。只要能让中国人做好奴隶也就没什么事,不过要是让大家想做奴隶而不得,那就会有大麻烦了。
刚在群里跟人吵了一架,心情不好,不小心多说了一点。先放放,不行的话最多就Hide掉。
禁书基本上是不用看的,因为既然被禁,无非是那几个理由,那些内容,一说是禁书,就明了了~_~
炒作这件事。手段途径方式真是花样百出也。p.s.恩。hide前占一个坑。~-“-
这么好的东西,可别藏了,偶刚才还思考到底咱们国家的统治阶级是谁呢,该不会是中石化、中海油这些巨头吧?反正不是工人和农民,呵呵。
那里有你推荐的书买啊,我要买!!!
占个坑,藏了吧,别吓人了~~~
怒伤肝。小心身体。
哇哈哈,跟俺吵的,不是炒而是吵。心情好,心情好。
放假时候累的要死 放假回来忙的要死这么多条条框框 死了算了
自古明白人不是被同化,就是被K….
猛禽是炒作博士后,不过是在替别人的书炒作。:)
难道小叔叔也想让你的blog变成被禁的然后大家在google疯狂搜索,希望访问到?
吵架?哪个群?
那个《隐蔽的秩序——拆解历史弈局》在当当和卓越上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