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罗关于伪科学的讲话里,偶学到了这个词。
人总是gullibility的。
前几天在老方的一篇《要发戆了!》中讨论到关于格林童话的问题,我把一篇很久以前在MOP上收集的超恶心版本贴了上去。仅仅因为文附了一些貌似考证结果的东东,偶就gullibility了。-_-||| 后来一位叫冬琅的指出这是一个叫“桐生操”的日本鬼子研究的。他这么一提醒我发现有点道理,日本鬼子通常比较有这种恶趣味。不过毕竟两边都没有什么确凿的证据,不能再gullibility了。^O^
就拿老罗来说。偶GOOGLE了一下他的“光辉事迹”,发现他绝对是一个牛人啊,按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当想要找一个偶像祟拜一下的时候,就去照镜子。而看看老罗的简历,居然高中都没有读完。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教育的现状。网易上转自人民网的一篇《资料:中国教育-谁为你哭泣?》引来不少讨论,如老方的《试探性气球出来了》和风焱的《再次8log中国教育》。教育产业化啊~~~我就不说什么了。
回来看老罗这个牛人。虽然说他很牛,不过我对他关于中药的评论还是不能完全赞同。
要从古代来说,古代的医学从来就跟巫术难以区别,不论中外,都是如此。而中药在古代,比起西方来说,具有更加完善的理论体系,从春秋战国时的扁鹊,到孙思邈、华佗、张仲景、李时珍,是一脉相承的。至于老罗说中药秘方就是“便秘时瞎编出来的”,这点我更加不同意,中医中药也是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并不是完全的胡编乱造–那些骗人的庸医另当别论,这个西医也有。当然必须承认的是,中医的理论是基于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难免对于实质性的问题有太多的非理性成份,但比起古代西医来说,还是要强一些。至于副作用方面,古人也是有所考虑的,所以才会有一些诸如“炮制”这样的做法,以去除药物中的有害成份等。由于限于科学技术的不发达,这些制药技术是很落后和原始的。但也不能因此就说中医中药是草菅人命。
我们现在说的西药,或如老罗所说的“现代医药”,是基于现代化学科学,特别是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在这方面,中医药的确是差得很远,但就因此把中医药一棍子打死,我觉得没有道理。毕竟这是中国医学几千年,S了不知道多少人,总结的结晶,就这样扔掉它实在太败家了吧。
其实现在国内的制药厂,完全可以在中药古方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去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发明一些自有专利的新药,其未来的前景其实是很光明的。
只是据我所知,这是不可能的,国内的制药厂宁可等到国外药厂发明的新药过了专利保护期后去大量仿制,也不愿意投资到新药的研发上。如某药厂老板说的那样,他宁可花几个亿到中央台打广告,也绝不会花钱去研发新药。
反正国内有医疗产业化呢。
始终支持这个观点:医疗和教育是最不应该产业化的两个行业。
这个老罗啥人啊,可以叫他去死了。居然敢这样说中医!!!不要说孙思邈、华佗、李时珍,就是张仲景所著《伤寒论》,是中国第一部论述外感热性病的专书,其中包括三百九十七法,一百一十三方,在世界同期的医学家中,没有一个人的成就能够和张仲景比拟!这个老罗简直在满嘴喷粪!!!
就是那个新东方的罗永浩嘛。不过他说的大多数还是很强的。^O^BTW:类似他这种打击中医药的言论,我在MOP上也看到过
他说得日本女人喜欢拍片,日本男人喜欢看片什么的,我也不同意!大家不要小看日本阿!抛开中日历史因素,单单讨论日本这个国家的话,人家日本已经有诺贝尔奖了,中国呢?
现在没有时间,明天要考政治,后天要考中医综合.猛Q,等我考完了再说…PS.你的观点已经是很客观了的.不过你说的利用现代化学技术去分析提取其中的有效成份还是存在很大问题的,理论上,技术上都有.
哈哈,你这家伙,没有把关键的医生说出来。你这家伙啊。扁鹊,名公孙越,其实神化了,根本没有留下多少实际意义的东西。而且他有意思的就是,到了什么国家,治不一样的人。但是另一个人,仓公淳于意,是医学史上第一个用病例的人。每每治疗一个病人,就记录下如何治疗的经过。说到贡献,淳于意要高于扁鹊。华佗,也是被神化的人,所著青囊书,没有存下来。也没有留下实际意义的东西,而且,你可以问问“医圣”是谁,大部分都会说:华佗。不,医圣是张仲景,是华佗差不多同时的人。著有伤寒杂病论,首创对并发症的理解,而且千年下来伤寒论仍旧有他重要贡献。而且相传,他发明了饺子。药王孙思邈老道士,千金药方全名为备急千金药方,意思就是救人一名值千金,嗬嗬,家里有两套。和千金翼方合称千金方。孙思邈这一代才把“方子”用的非常灵活,关键是复方这个概念的出现。而且把药物的采摘,炮制,药性如何发挥功效,总结得非常好。李时珍,本草纲目举世闻名。死了之后才真正刊印……我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西医能治的,中医全能治。包括那些所谓的绝症。但,要知道,治病不是那么简单的。许多因素制约了治病二字的实施,太多了,多到我爸爸最终放弃了行医,我作为一个医生的儿子,一个中医的儿子,我看在眼里。原来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名中医,现在我也放弃了……
举些例子,是我爸爸经历的事实,信不信由你。行医,特别是中医。不信邪不行。我爸爸擅长治疗骨科疾病,特别是膏药做外敷。一天,一个青年来我爸爸这里治腿病,爸爸一看,挺容易的,一贴膏药就应该解决。但,好几贴下来,不见好。我爸爸奇怪,就给他卜了一卦,告诉他,利东方。他去东边随便找了一个诊所,一治没几天就好了。爸爸跑到那个小诊所一看,医疗条件极为恶劣,放血的三棱针都是生锈的。你们可以说,本来就是我老爸治疗的差不多,叫那个小诊所赚了便宜。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我宁愿信这份邪。因为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的。有句话,有钱买不来健康。而且在我爸爸手里治疗的大多数人都是自己瞎折腾的,有钱烧的,活受罪。治好了就瞎折腾。再有钱,再有好药,其实该着你生病,躲都躲不了。任凭我老爸有千般高明医术,也无法如愿治病救人。无形力量就那么大。单单就一个医药,能说明什么?什么都说明不了……
我一直认为,中医依据的是另外一套科学理论,只是目前这个理论还没有被量化描述(也许它就是不能被量化描述的?)记得不知在那里看到的一段话,我觉得很有道理,大意是说,你说中医不符合科学不正确,难道西医就一定符合科学一定正确吗?医学本来就是一门在发展中的学科,中西医无非是两种表现形式而已。中医确实治的好人,这就足够说明它不是在胡扯。我觉得,中医需要的是发展,而不是批判和放弃。
NO就是一个培养粪青的温床。
呵呵,啥叫抛砖引玉,介就是。^O^BTW:对于像老罗现在影响力这么大的人,再这样乱扯下去,恐怕就要误人子弟了。sigh~~~
美籍华人,我的张德康伯伯,是原来的网球明星张德培的兄弟,有钱买不了健康。做海员的时候,落下的腰腿疾病那么久,中西医都治过了,怎么也治不好。长达20多年。偶然的机会认识我老爸,老爸说,我能给你治好。张伯伯回来几次,老爸给他针灸推拿并且外敷内用,回国三次,我爸爸给他治疗了三次。我最后一次见他,气色好得不得了,人也开朗许多。记得他曾经给我说,如果我出国,他给我做担保人。你能说西医水平不够?他有的是钱,美国有名的医院都去过了。牛皮本来就不是吹的……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没有万能的医生。没有总治一个病的方子。
对NO不是太了解,不好说。
把张仲景给补上。^O^
黄帝内经,易经,本来就无从解释。但是学中医,是理论基础,这两本书必须要背过。现代医学根本无从解释他们在说什么……
@reallike:纠正你一个错误,扁鹊不是人的名字!“扁鹊”是当时对良医的尊称!扁鹊叫秦越人。
另外,我补充强调一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医药和疾病的争斗,永远会持续下去。医药再发展,仍然会有更厉害的疾病出现,生生不息……
有生命就有疾病,就像有软件就有BUG一样,这一点毫无疑问。^O^
@reallike: 还有,没有神化扁鹊阿!古籍对扁鹊的评价是:饮人以上池之水,尽见五脏。至于古代医术大家,我再补充几个,“看贫不看富”的傅青主,带一口棺材随身去给乾隆看病的徐大椿,还有“验尸高手”宋慈!
嗬嗬,有《史记》为证。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闲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在赵。在赵者名扁鹊。看清楚最后一句。
还好我最近又看了一遍《史记》,有关秦越人,我还是知道的……
我全凭记忆,可能我记错了。
所谓“扁鹊”是良医的称呼,你从哪里听来的?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
传说中黄帝身边有个良医叫扁鹊,后世就用“扁鹊”来代替良医。我也忘记那本书上看到过了。。。当时看了,就记下了。
中医学有许多无法用近代医学实证之处,什么是寒,什么是热,什么是虚,什么是实,就无法用现代医学的指标给出定义。但这并不能说明中医不科学。谋求中医现代化的人多的很,但在认识论方面存在着牛头对马嘴的问题。事实上中西医有各自不同的方法论和认是论,西医是从人体的物质结构,成份组成来认识人体,是从各个局部来认识人的整体,中医则是从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生命运动的规律来认识人体;西医注重的是有形象的物质,中医着重于把握功能和人体各个局部间的联系。西医只承认有形有象的物质交流,中医则还注意到了无形无象的物质交流(我们看不到不等于不存在).于是中西医有着各自不同的科学框架。因此,谋求中医的现代化,只能用现代科技在中医的框架内进行,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决不能把西医框架的内容硬来诠释中医的理论,不能把西医学的框架当成唯一科学的尺度去衡量中医学是否科学。至于现在许多从事中医研究的人的乐衷于搞牛对马嘴的事情想来还是出于利益的原因,因为这样一来成果出的快,二来够唬人,你看我多牛B啊,都中西医结合了哦!!祸害大已!!
老百姓最接近的就是那些神话人物。仓公几乎没有人知道,但是史记里,列传四十五叫扁鹊仓公传。扁鹊,记得有一幅古图,就是神化扁鹊犹如一只鸟,给别人针灸。这不是神化,又是什么?老百姓记得就是那些,扁鹊能死人变活人,华佗可以给关公剔骨去毒这种神秘的东西。
看书去了,再不看,戴三个表都没有用撩!!
看看这个:秦越人 秦越人,世稱「扁鵲」,河北任丘人,約生於西元前五至四世紀,是戰國時期影響最大的醫學家,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特在《史記》中為他作傳,《戰國策》、《韓非子》、《列子》、《韓詩外傳》、《鹽鐵論》、《新語》等書,也對扁鵲的生平和事蹟作了片段的記載;扁鵲年輕時,受長桑君傳授醫術、秘傳書策《禁方書》,多年來對醫藥學刻苦鑽研,其醫學造諳相當精深,秦越人長期在民間行醫,足跡遍及當時的齊、趙、宋、衛、秦等國,他在各地行醫時,稱呼也不一樣,如在齊國稱為「盧醫」,在趙國稱為「扁鵲」,而以「扁鵲」的稱號流傳最廣,影響最大,扁鵲醫術高超,醫德高尚,深得群眾愛戴,他精於望、聞、問、切四診,尤以望診和切脈著稱,在先秦及漢代的許多文獻中,均談到扁鵲望色知病,根據《史記》記載:「扁鵲在初次見到齊桓侯時,根據其氣色變化,斷定他有病在身,若不醫治會越來越嚴重;經過多次提醒,齊桓侯始終不接受扁鵲的忠告,而且拒絕及時治療,結果,齊桓侯終於抱病身亡。」扁鵲很精通脈理,尤以診脈聞名,他能從脈象上氣血的變化,準確地斷定疾病的狀況,在《鹽鐵論》中亦記載:「扁鵲撫息脈而知疾所由生,陽氣盛則損乏而調陰,寒氣盛則損乏而調陽,是以氣脈調和而邪氣無所留矣。」(轉引自《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全錄.卷五百二十》),可見扁鵲之精於診脈在古代是被公認的。 另外,扁鵲更兼通內、外、婦、兒、五官、針灸各科,並能根據各地群眾的實際需要從事醫療活動,備受群眾歡迎,在邯鄲行醫時,聽說當地很重視婦女,便做了婦產科醫生,來到咸陽,聽說秦國十分愛護兒童,他又充當了小兒科醫生,此外,他亦是一名精通針灸的醫生,可以由下面一則小故事中可得到驗證。有一次他路過虢國,聽說虢國的太子剛剛死去,扁鵲詢問太子的病情,經診斷是尸蹶症(相當於現今之休克),並非真正死亡,於是扁鵲指導他的學生子陽將砭石和針具磨利,取太子頭部的穴位針刺,不一會兒,太子便甦醒了,接著他又叫子豹先用五分熱度的藥物溫暖太子,再加用八減劑煮和,熱敷在太子的兩側腋下,沒有多久,太子居然能坐起來了,後來,太子服了扁鵲開的藥方,二十日便完全康復;此即世人傳說扁鵲起死回生之故事,亦為中國醫學史上最早之一則針灸醫案,可見春秋戰國時代醫師冶病之方法,是針灸與藥物並用,而以針灸為主。 扁鵲醫德高尚,處處想著為群眾解除疾苦,為人謙虛謹慎,從不挾技矜功,自我炫耀,當他治好虢國太子的病,人們稱讚他有起死回生的本領時,他卻表示他根本沒有起死回生的本領,只不過將生命垂危的太子治好罷了,這種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非常值得讚揚的,歷代著名醫家如東漢張仲景、唐代孫思邈、宋代龐安時、明代楊繼洲、清代葉天士等,無不對扁鵲表示十分推崇,尤其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自序》中開頭就說:「余每覽越人入虢之診,望齊侯之色,未嘗不慨然嘆其才秀也。」更對扁鵲作了極高度的評價和讚揚
对了,为什么我知道淳于意。淳于意就是山东淄博人…… 老乡啊。嘿嘿。
HOHO,热门话题啊。^O^
医德:记得我看过美国经典连续剧《急诊室的故事》,皮特医生是个黑人。但是一个白人,三K党。而且背上纹身是“去死吧,他妈的黑鬼”。皮特医生救了他,出了急诊室,就开始发脾气,那个家伙杀过黑人,纹身写着“去死吧,他妈的黑鬼。”到底为什么要救这样一个人?对医生而言没有什么可说的,失去了医德本来就不配做医生。孙思邈还有一个贡献就是讨论医德,而且有几篇文章。医生不好当。医生也需要天分。医生需要承担非常重的责任。急功近利,而且视人命如草芥的医生,我想注定会受到惩罚的……
如果可以,告诉老罗,如果你身子虚,房事过多,然后便秘,请试试看,医圣张仲景在便秘的时候想到的六味地黄丸……
老罗的话,其实说的是现代中医,现代中医发展有很多问题。首先说理论,中医的理论确实是含混晦涩的,我倾向于认为中医理论是归纳法的结果,或者说是用一种理论来解释实践结果的方式。还有就是中药,神农尝百草,就是很鲜明的一个例子,中药是实验科学,理论的成分不多。而秘方确实是所谓的便秘的方,人家这里讽刺的是某些人自己随便弄个东西出来就说是秘方的做法。孙思邈写千金方,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真正的大医家都是悲天悯人的,有了好的方子会写成书,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治,而不是有个方子传男不传女的那种人。
如果按TF的解释是没错,但老罗说这话的时候,肯定不是这么厚道的意思。sigh~~
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一点:牛人就非得到处都牛吗?面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不说话别人也不会当你哑巴……我回家面壁当哑巴去也……
不要太热闹吧!~~看来偶地知识实在有限啊,当哑巴去~~~
嗬嗬,玩笑一下六味地黄丸。六味本叫八味地黄丸,本来张仲景用的儿科药物。后经后世医生去两味药,改成人使用,就有了六味地黄丸沿用至今。药物的改良和演化,也是好多人实践出来的。爸爸告诉我,就汤头歌中的一副理中汤,很简单,但后世医生演化出来的药物有许多,比如:附子理中丸。而且,华佗作五禽戏,孙思邈作养生之道。本来医生就与预防有关。就与健身有关。医生责任并不就只是治病啊……
偶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老罗这人地。比较他敢说真话。
老罗说的就是事实,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而已。中药就是经验主义,古代不发达这样没问题,现在是要讲科学的。如果中药真的是科学,就把你的起作用的成分列出来阿,把毒副重用列出来阿,有没有系统的分析?伪科学就是伪科学
the word is so tiny that almost can’t read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