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看了几页老萨的书,就胡扯了几句,权当是读书心得:《软件与经济》和《软件与经济(续)》。
RLK颇不以为然,并在回复中举《大染坊》为例,还意犹未竟地作专文论述:《看大染坊》。
不过很遗憾,不论是《大染坊》还是那个日本鬼子,我都不感兴趣。前者不过是一个电视剧,后者不过是一次成功的商业炒作。–BTW:关于清崎的RP,不需要什么流言,那个“富爸爸”是他同学的爸爸,不是他的,他叫那么亲热让人感觉“有奶便是娘”。-_-|||
相对来说,我更愿意去学习基于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基于严格的数学理论,对静态/平衡的理想经济情况研究是成功的,而在个体(包括某些特殊群体)经济活动领域是接近理想情况的,特别是对于宏观经济这样受个体影响很小的情况下,经济学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的确大多数成功的商人不是经济学家。这是因为实际的情况更常见的是动态的,非平衡的情况。如同牛顿力学在三体问题上的复杂性,但这并不表示经济学就没有用,或者说不如看电视剧或畅销书管用。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揭示了一部分的问题:在大量个体组成的群体系统中,在远离平衡状态下,混沌不可避免。
而在这混沌中,总是会有一些局部成立的道理。如同伽利略实验前的亚里斯多德。
在那两篇文章里,我只是想说明两个问题:
第一:具有垄断竞争优势的企业(MS只是其中一例,SUN,IBM无一不是如此,8过RLK好像只看到MS,大概是MS的例子比较多罢-_-|||)如何利用和制造壁垒来维护和扩大各自的优势,而标准作为壁垒的破坏者,注定是不受欢迎的。
第二:受损害的永远是消费者。特别是壁垒造成了消费者替代成本的增加,而且被壁垒约束得越久,替代成本就越高。所谓决定权在消费者手里,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天真想法。
前两天俺又8挂了一下:《帮主好》,RLK觉得俺们不厚道了:《当骗人形成习惯——来上海一周年纪念》。
坦白说,俺们的确粉8厚道。-_-|||
不过,RLK也说过了:
做生意哪有不搞鬼的?不搞鬼的叫个傻蛋
骗人算搞鬼之一吧?
做生意时要会骗人,骗得多了就习惯了,习惯骗人是不好的。
那俺倒想请教一下RLK?你到底是鼓励别人骗呢还是反对?
令狐说得好:大师们的话总是那么有道理——可惜的是,大师太多了
补充一下:不一定要大师多,就算只有一个大师,说得多了难免也会自相矛盾滴。
“狼来了”是教育小孩子的,成年人应该知道玩笑、恶作剧要因人而异、适可而止。
如果黑社会是一个没有一点幽默感的人,我们也绝对不会跟他玩这种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