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而不平等

(原发于天下唯利《人,生而不平等》)
那天晚上,和简然公交车站等车。车站旁边有一个蛮大的垃圾筒,时不时有等车的人走过来,往里丢点东西。
我们刚站了一会,一个男人骑了一辆旧自行车经过,看到这个垃圾筒立即停了下来。他探头往里看了看,然后伸手从里面拿出两只饮料瓶,扔进车头上挂着的塑料袋里后便骑上车走了。在接下来的大约半个小时里,至少有五六个人关注过这只垃圾筒。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骑车有步行。有人大概还觉得路灯不够亮,看不清,不死心地伸手进去摸索。只是结果都是一样的——空手而去。原来上海的拾荒者比我想象的要多很多。
我不知道被捡走的那两只饮料瓶会流向哪里,但很可能的结果是到了造假者手里,而这些拾荒者也很可能是知道这样的结果的。那么我们是不是该给他们进行一下“保鲜”或是教导他们:Don’t be evil……?显然都是不现实的事情。对他们来说,这些饮料瓶里的液体他们可能永远也喝不上,那么这些液体的真假与他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他要的只是瓶子,因为这是他们的生存之本。
前一段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在PDA上把卢梭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看了一大半。其实这篇只是一篇论文,并不太长,正文早就看完了,只是后面的注释比正文还长。在这篇论文里,他论证了在原始社会里,人类之间除了天然的不平等(如残疾等)以外,是完全平等的。但随着语言的产生,土地的私有化,直到人类社会的建立,开始出现了天然之外的不平等。而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类的等级化,政府成为高等级的人奴役低等级的人的工具。这篇论文只是一个引子,他后来的《社会契约论》中提出的思想就是想要通过民主政治的手段来使人类重获平等。不过这个太复杂,我还没看。:P
回到拾荒者上,他们难道愿意以拾荒为生吗?答案很可能是肯定的!因为他们的出生就已经决定了,在上海拾荒可能是他们所能达到的最好的生活。
他们出生在农村,万恶的户口制度决定了种地是他们今后生活的唯一保障,土地上那一点产出也只够他们养活一家几口而已,还要祈祷不能有什么大病大灾的。然后土地也不能给他们什么了,因为有太多的费要交,农药化肥的价格也不是跟粮价同步变化的。还有就是土地是有限的,人却越来越多。有人说,我们到城里去吧。于是他们到了城里,把所有城里人不愿意做的事情都接了下来,这其中当然包括拾荒。但是他们依然不是城里人,有一天,他们老了,只能回到乡下去,他们的唯一的指望就是下一代。
除了身份上的差别,他们很难享受到什么像样的教育,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会英文,不可能会看过莎士比亚,他们周围也不可能有人会跟他们谈什么宪政和民主。现在一些所谓的“成功学”的书我一直很反感,就在于它们在说问题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隐瞒一些本质的差异,比如出身问题。谁能说那些拾荒者没有努力过?不可否认在中国有一些出身贫寒的人取得了所谓的“成功”,但在别人眼里,却往往是一个暴发户的形象。但至少他们已经有希望改变他们下一代的命运,这的确应该说是他们的成功。然而这种成功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并非是完全通过正当的手段得到的,只是很好地利用了现在
的环境,这并没有普遍意义。
幸好中国人民一贯是最善良的、最能忍辱负重的,而且现在没有毛泽东。但是他们也还是会有不满,比如王斌余。凭什么都是一样的人,只是出身不同便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即便是在城里,出身不同的人因为社会关系的不同,也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现在看来有扩大化的趋势。所谓的“封建等级制度”依然存在于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某种意义上说:不平等中隐含着不稳定和不和谐。

11 Replies to “人,生而不平等”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