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写那篇关于拉美问题的东东时,看到这么一篇《5年熊市与凯恩斯主义损害中国竞争力》也提到了拉美问题。不过这篇有点逻辑混乱,就没引用。之所以说这篇文章逻辑混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作者把什么问题都算到凯恩斯主义头上有一些是不合适的。不过在逻辑混乱之外,还是有一些内容值得注意的。
文中指出:中国个人消费占GDP比重40%,而美国是80%;中国企业的融资成本是13%,而美国企业融资成本则在2%。关于消费的问题,我在消费税那篇里已经说过;但是这个融资成本问题很值得研究。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信用!很简单的道理,如果一个人信用好,相对于信用不好的人更容易从别人那里借到钱。对于企业也是一样的,信用不好的企业自然不容易融到资金。当一些信用不好的企业混迹于信用好的企业中而不会受到有效的监管时,那么整个资本市场就显得信用不足。在这样的资本市场缺乏信托责任的情况下,融资成本自然高。因为对于对于投资人来说,无法区别企业的信用,风险就增大了,因此他们就不愿意投钱下去。对需要融资的企业来说,就不得不花更多的成本来弥补信用不足的部分。这并非如作者所说,靠把投资美国的外汇储备拿回来投资就能解决的,拿回来也不过是打水漂罢了。
他还提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央行对宏观调控的迷信。这个我以前也说过几次,因为微观的调控难免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所以还是宏观调控比较好。这一点倒真和凯恩斯主义有关。而且按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政府的赤字运行有助于经济的发展,所以现在财政赤字一直很大。但是这个大也要有个限度,七十年代美国的经济衰退就被认为是因为凯恩斯主义造成的,所以后来里根重新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才重振了美国经济,并且一直持续到现在。但是为什么我总感觉国内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更多一些,没难道他们才是“非主流”经济学家?
再来说外汇储备的问题。这几天在看《伟大的博弈》,说的是华尔街的发展史。其中有一段说到美国股市繁荣时,很多欧洲国家(特别是英国)到美国投资,后来股市暴跌,那些欧洲投资者又赶紧把手上的股票都抛了。结果就是美国变相地洗劫了欧洲的财富:欧洲人出钱建设了美国的企业,然后又低价把产权卖给了美国人。现在的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的汇率,不断地用人民币买入外汇,变成外汇储备后又拿去投资美国,我不禁担心,要是有一天美国的资本市场发生动荡,我们要损失多少?
文中说到十一年前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情况与我们并不相同。作者也说了是因为短期美元债券的问题,是外债。我们现在的情况是对内债务,对外债权。改变这种局面恐怕让人民币升值是一个办法——这也是我前几天预测人民币会再升值的原因。不过这风险也很大。
唉,说得我也逻辑混乱起来了。-_-|||
总之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不是一个凯恩斯主义可以说清的,而且问题更多的应该还是在经济理论之外。就算是经济理论,也要看情况的,不同的时期就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还是《伟大的博弈》中说的,美国建国初期曾经有过央行——合众国银行,后来又取消了,随着经济的发展,又不得不重新建立了新的央行——就是现在的美联储。还有金本位,在历史上也有过多次的反复。像此文作者这样逻辑混乱地把凯恩斯主义一棍子打死的做法是不太合适的。
2005-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