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因为对罗伯特·清崎的观点不能苟同,所以公开表示我不会去看他的书,招来RLK的连番回应。本来他推祟是他的事,我不看是我的事,这事也就过去了。没想到这两天空中猎手无意中提起他也在看清崎书,于是这趟混水又起来了。
但是我不想再谈这个话题,因为我没有看过清崎的书,所以肯定会是谈得越多,错得越多。不过RLK也不用再多说,你再说我也不会接受清崎的观点,除非你能在两三年里通过清崎的方法得到五十万(扣除通货膨胀)的净资产,用事实来证明,这个标准不算高吧。不要拿别人的案例,用你自己的事实来说话。别人的案例我也有:我有一个朋友四年前也是非常推祟清崎,并且也搞过几次投资,结果赔得一塌糊涂,原因无非是中国特有的“潜规则”。正如令狐所说,这种“不保险”与“风险”无关,“潜规则”的制定权掌握在少数既得利益阶层手中,对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风险这回事。
这不是“因噎废食”,这是“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书上说的与事实不同时,我选择相信事实。所以在RLK拿出自己的事实证明前,我不想再多说,免得出错。
跑题乐,其实我想说的是类似的另一件事。
老方在看到华西楼自称向钱穆学习中国历史时,转了一篇余杰的文章来批钱穆,虽然在那里的回复里已经有很多人表示了对余杰的不同意见,我还是要再罗嗦几句(不罗嗦就没有BLOG可写乐)。BTW一下,老方在其中说到老毛是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提到钱穆,但我GOOGLE了一下该文来看,发现没有,而是在与该文一起发表的另一篇《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中提到:……到了后来,只能控制其中的极少数人,例如胡适、傅斯年、钱穆之类……
虽然这个余杰有时说话也貌似有点道理,可惜我一向对他没有什么好感。比如这篇批钱穆的文章,就是跟偶犯一样的错误:我仅凭一些直接或间接的对清崎观点的了解,就对他加以评论;余杰对钱穆同样如此,如果不说他更为恶劣的话。
在那篇文章里,余杰只是看了钱穆的一本《从中国历史来看中国民族性及中国文化》便开始这样长篇大论地批判了起来。而且很不幸地可以看出:他所批判的只是他自己对该书的理解而已。还好他还有自知之明:与钱穆先生比历史知识,我确有班门弄斧的惶恐。
然后开始找一些八卦来攻击钱穆的所谓“人品问题”。我曾经说过:人品不好的人写的书不能看。但是个人的政治信仰我想是不能算到“人品”的评价指标中吧,毕竟“人品”这个概念本来就跟评价者自己的政治立场相关的。这时,二分法的帽子就能很好地派上用场了。这样说来,按余杰的观点,要打倒的就不止是钱穆一个了,这果然成了如那位无名氏朋友所说的:“文革余孽”。
毕竟你余杰大小也算是个文人,真要批,就应该要从学术角度上批。像小雪堂所说,把钱穆的《先秦诸子系年》、《刘向歆父子年谱》、《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文化史导论》至少是《国史大纲》看完再批,免得找骂。
钱穆的那些代表作我也没看过,不敢乱讲,不过华新民这篇《聊聊钱穆》大概可以算是一个参考吧。
其实余杰还有很多可以批斗的对象,比如周作人、冯友兰、郭沫若……之类,不过别忘记批之前先把他们的代表作看一下,比如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新原道》之类。像我这种闲杂人等也就只能看看通俗的版本《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国史新论》(钱穆)了, 这是不够的,不敢妄谈。
哼,俺本来先想占个头坑,忙完了再来看的,一楼的,血仇要用血来报!
俺一向自知才疏学浅,所以啥也不敢说,只是谈谈风月,就是风月也谈不好,都是些无病呻吟。:P总觉得现在能静下来心的人太少了(包括我自己,汗ing),读了几本书便要来评点江山,江山之大,岂可是随便评点的了的? 所以我总觉得读书人应该首先夹起尾巴来,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好好学学先人,而不是用批判先人来炒作自己。先人尽管有他们的不足,但他们沉淀几十年的成果还是我们这些学人后辈们无法追赶的上的。
文化人事儿就素多
哼,我写第二个回复的时候,楼上的又来捣乱,罚你回家读钱穆的书去!
晕,是楼上的楼上,猛禽这里捣乱的人还真多。:P
偶完全米有文化。并且跟稻草心同学一样。”只是谈谈风月,就是风月也谈不好,都是些无病呻吟”也。吼吼吼。p.s.那个时候就是因为有诸子百家才有意思嘛。~:p
文人相轻 er yi..aha~as a technician, why do you 趟这趟混水?
看完了也不敢评论~~~~
楼上的,你知道三分钟是什么概念吗?黄花菜都凉啦。
不敢妄谈
第二次上猛禽的贴,兴奋中,我要把这件大事记录下来
不谈文化 不谈风月 就剩谈恋爱了大叔年龄大了 只能谈文化了 HAHAHAHAHA~
对了 问个丝米问题 大叔到底多大谁知道请举手回答
举手~~~~~~大叔三十乐。-_-|||
哦 果然只能谈文化乐
不理你,作投资还早,本钱还没有撰,还作投资?清奇又不是说,一上来就投资?唉……
http://borland.mblogger.cn/reallike/posts/19111.aspx我的话都在,自己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