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万”字的中国软件管理者

这个故事大概大家小时候都听过:

从前有个小孩跟老师学写字,老师刚教了他“一”“二”“三”的写法,他就说会了。结果回家后他老爸让他写请柬,刚好一个客人姓“万”,结果他就画了一天的横。最后还怪那个人姓什么不好,偏要姓个“万”。

之所以想到这个故事,是因为随手翻了一下第三期的《程序员》,其中有一篇采访北航软件学院院长孙伟的报道。题为《中印软件外包差距在继续扩大》。这是他年初时去印度和美国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回来后的一次访谈,其观点跟这几年去印度取经回来的人都差不多。言语间对印度承接的大规模软件外包业务颇为赞叹,特别是对印度的软件开发人员的“仆人”文化–也就是以前所说的“软件蓝领”–非常羡慕。简直就像老俞看到拉斯维加斯式的离婚那样,流着口水说:太方便了,太方便了(见《老罗语录》)。

首先,承接软件外包业务并不是软件业的全部。世界第一大软件国美国都是把自己的软件业务向外包的。承接软件外包业务是下游软件商的事。

其次,印度有印度的文化背景,中国有中国的文化背景,强迫中国的软件开发人员向印度靠拢是没有道理的。更何况那些鼓吹“软件蓝领”的西天取经和尚只不过学会了“一、二、三”,就想回来照猫画虎,结果搞不成功,就怪中国人为什么姓“万”,不问问自己怎么不会写“万”。明明是他们自己没有能力做好管理工作,却只会怪国内的开发者“眼高手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孙院长语)。

不过当我看到他最后说的那一句:尤其是对于我们的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好

终于明白了,原来又是一篇软广告。

17 Replies to “写“万”字的中国软件管理者”

  1. 静下心来做自己的事,谈何容易,特别是现在浮躁的中国人;感觉就好像几年前的语言跟风热,一会C++,一会java, 一会…, 最终还是什么都不会

  2. 大叔说的那个政府采购喂猪的问题,我觉得说得很好现在的软件企业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怎么和政府部门搞好关系,怎么炒作上面了,还有人有精力真的搞软件么?

  3. 个人感觉,我们的国情一般都是阻碍xxx发展的。以前我老家那里的土皇帝为了独霸一方,不让外流来袭,连铁路的修的都比外面的窄一段。一切东西近来之前都得做一番本地化才能运作,以保证一切尽在掌握。小时候就经常听说移风易俗,现在却很少提起了,可能真的易掉了不少,我们这代人连正宗的方言的讲不来.不知道软件业什么时候也来个”移风易俗”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